厦门读茶

厦门读茶

掾曹散文2025-12-19 18:15:34
去年夏天,游厦门,浮生得几日闲。在南国都市读山,读水,读禅,读茶,皆是浮光掠影,轻弹淡唱。登鼓浪屿,浴南海风,游南普陀,尔后,在厦门市区喝了功夫茶,一场形式主义的茶。喝茶的时候,厦门很炎热。太阳高照。
去年夏天,游厦门,浮生得几日闲。在南国都市读山,读水,读禅,读茶,皆是浮光掠影,轻弹淡唱。登鼓浪屿,浴南海风,游南普陀,尔后,在厦门市区喝了功夫茶,一场形式主义的茶。
喝茶的时候,厦门很炎热。太阳高照。阳光从榕树和槐树的叶隙间筛洒下来,地面织成光影的网。筛洒一地的还有蝉声,很坚定,很坚硬,往耳朵里钻,往心窝里搅。厦门的街道很洁净,街边凤凰树开花了,一鞭鞭水红,从类似合欢的叶片里伸出来,艳艳的,颤颤的,悦人眼目。一排排芒果树,结了果,一颗颗芒果青青的,翘翘的,悬垂有如旧时作坊里的草鞋,在时间里有所待,有所望。茶坊四周都是这些树,坐在茶坊里面,隔着玻璃窗,可容易地管窥迷人的南国美景。
茶艺表演开始了。两位著绿衫的女孩正架火,涤器。提方里排着白色瓷杯,鹅蛋般大,胎壁极薄,外面绘饰着兰花。一一洗涤干净。温壶。古时喝功夫茶用的是陶质的孟臣壶。那天却是玻璃壶,主要是方便客人们观摩。壶水已沸,浅注及每个瓷杯中,等到瓷杯发烫,将水倾去。温杯大概是闽潮人的发明,据说这样更能保持茶的本香。投茶。用竹匙将茶叶“请”出。茶是乌龙茶,在纸上呈颗粒状,乌实如铁,仿佛是一颗颗睡莲种子,等待沸水来将她们叫醒。(铁观音的名字是否由此衍生得来?)将茶倒入壶中,合上盖,煮约半分钟。茶在水中,上下求索,极其有趣。揭开壶盖,满室生香。我们以为女孩会将茶注入杯中,给客人品尝。却不想她把半壶茶汤倒掉,添水,架火,再煮。我们正在惋惜之际,女孩温声向我们介绍,头道茶杂质多,是不宜喝的,。提壶,将茶汤依次注入十几个瓷杯中,为了保证每个瓷杯里的茶汤浓度一致,淋至最后的精华时,还要依次一滴一滴的,往每个杯中滴点。据说这叫“韩信点兵”,讲究的是待客之道,并不厚此薄彼。
茶在手中,在唇边。茶香在寻找味蕾,以及通往心脏的地方。呷茶入口,喉头散津,口鼻生香。再呷之,周身通泰,心灵放假,思想无碍。闽人喝茶凡三道,一道苦,二道甜,三道奉清水。苦茶解暑,甜茶解涩,清水解腻。这深得人生三昧。年少时警示之,年壮时慰藉之,年老时本真之。看山似山,看山非山,看山是山。人生智慧与悲欣情感,均在这一杯弱水之中。
读茶,读的是什么?茶圣陆羽曾说:茶,南方之嘉木也。一个“嘉”字肯定了茶的功用。也有人说,“茶”字上草下木,人站中间,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而我认为,茶是融和隔的合体,是对土的褒赞,对水的提升。茶很安静,适合休憩或休闲。茶若在杯中,给予手以温度;在口中,还给予唇以湿度。茶是如此美妙而母性的东西。它是水,是器,是物质,也是精神。读茶,读的是味道,心情,还有境界。
厦门喝茶,完全是形式主义的,却收获了茶的精神。出茶坊,茶坊外一棵树高大秀拔异常。不识,问导游,曰是菩提树。我吃了一惊,没想到在茶坊门口竟遭遇了禅家之物。转想又不奇怪。树若菩提,我也便是佛了;茶名观音,厦门也便可化身为茶了。厦门读茶,茶清清的,浅浅的;读完茶后再看厦门,厦门也是浅浅的,清清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