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文与巴金其人

巴金的文与巴金其人

裁人散文2025-07-16 17:55:16
陈丹青与韩寒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指斥巴金等作家“文笔烂”。此论一出,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轰然叫好,有的当头棒喝。我想,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他独到之处,也有他不足的地方。读者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仁者见仁,智
陈丹青与韩寒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指斥巴金等作家“文笔烂”。此论一出,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轰然叫好,有的当头棒喝。我想,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他独到之处,也有他不足的地方。读者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出一些异于常人的见解,原也无可厚非。我只知道,巴金一向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给了我无尽的安慰和鼓励。
论作品,巴金可谓著作等身。从发表《灭亡》起,到《真话集》止,巴金的创伤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作品有一千多万字。不管是《家》、《春》、《秋》,还是《雾》、《雨》、《电》,是《海之梦》、《春天里的秋天》、《新生》,还是《第四病室》、《憩园》、《寒夜》,全都以一种崭新的文风扑面而来,它们或热烈似火,或冷峻如冰,或诗意盎然,或信笔直书,或希望永存,或幻想破灭。不管内容如何,全都是经过了巴金的思考的、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鸿篇巨作。他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他不会躲在象牙塔里玩弄文字,他直面现实,写出了生活的种种形态。读他的书,催人警省,催人反思,催人奋进。巴金继承了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内涵。可以说,缺少了巴金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不完整的。
论人物,巴金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若干不朽的艺术形象。高觉新,一向信奉“作揖主义”的好好先生,虽然受过新文学、新思想的影响,可为了维持家庭、家族表层的体面,他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牺牲了自己的妻儿,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高觉慧,阅读进步书刊,参加进步社团,同情弱者,尊重女性,他与高觉新最大的不同,是他敢于向封建家长宣战,敢于走出腐朽的家庭,投身社会变革的洪流;汪文宣,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毕业生,在现实生活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战争,空袭,疾病,饥饿,寒冷,婆媳矛盾,让这个善良老实的读书人,让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死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企图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大众的杜大新(《灭亡》),继续着杜大新事业的李冷(《新生》),无药可救的杨万三与希望改变现状却命运不好的姚国栋(《憩园》),为不能忍受的生活而死的哥哥与反抗没有爱情的婚姻而死的郑佩瑢(《春天里的秋天》)……他们全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可冰冷的现实夺去了若干年青的生命。巴金笔下几乎都是小人物,可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与时代密不可分,写活了这些小人物,就是写活了一个时代。
论语言,巴金独树一帜。虽然他不像鲁迅、沈从文,可以称之为“文体作家”,但他的语言有其独到之处:感情真挚,以情动人。巴金不喜欢华丽的语言,他多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而谈,像与老朋友叙家常一样,让人倍感亲切。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他让作品中的人物说他自己的话,这些语言与人物的身份是相符合的。巴金多数作品的语言如一条自然流淌的河,热烈奔放,不加约束。可他也并非一成不变,《海之梦》如诗如画,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迷离惝恍的世界;《寒夜》冷静客观,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冷黑暗;《真话集》明白如话,是经历沧桑之后的返朴归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海上日出》、《鸟的天堂》、《灯》是曾入选教材的散文,语言不可谓不美,海上壮美的日出景象、成群结队的鸟的交响乐、各种各样的灯光都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心灵受到陶冶,灵魂得以净化。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是读着巴金的文章成长起来的。
论人品,巴金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从少年读书时起,到百岁仙逝止,在长达八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始终心向光明。他以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追求正义、人道、平等、自由、博爱,渴望变革现实,从而达到人人互敬互爱的理想境界,彻底摧毁剥削和压迫人的社会。外敌入侵,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写文章揭露日寇,鼓励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法西斯。他心中有一团火,这把火催促作者不断地向前。文革中,他的身心都受到摧残,他被迫放下了手中的笔。灾难过去,他没有纠缠于自身的委屈,他毅然拿起笔,以衰朽之年、病弱之身反思文革、反思自我。他没有一丁点的隐瞒,对朋友、对他人,哪怕只说过一句不中肯的话,写过一篇不实事求是的文章,做过一件不地道的事,他都要说出来,写出来,他不肯原谅自己,虽然他也是受害者,虽然他也是出于无心。只有这样,他才心安,他觉得这样才是对历史负责。不求有功于人,但求无愧于心,这是晚年巴金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
巴金,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的作品,一定会有人研读的,他的人格,会照耀无数的后学晚辈的,我相信。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