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三课:学好祖国的语言

人生第三课:学好祖国的语言

计算尺散文2025-04-05 01:37:03
还记得都德的《最后一课》吗?小时候我无意中翻开了哥哥他们的教科书,看到这震撼心灵的一课。文章写于普法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1873),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
还记得都德的《最后一课》吗?小时候我无意中翻开了哥哥他们的教科书,看到这震撼心灵的一课。文章写于普法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1873),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1871年,阿尔萨斯有人口150万。其中也的确夹杂着说法语的5万人口。法国战败后,那5万人后来多数迁移到了法国。
据说《最后一课》在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展现了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崇高的品质。
我小时候受此影响开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从此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在感受历史积淀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字勃勃的生机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好祖国的语言所承载的内涵。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进入小学学堂汉语语音课的情景。后来又听到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他曾去南京参观了南京大*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回来后给他的学生们讲述了纪念馆给他留下的印象,然后布置学生写作文,看看学生们对这段历史的反映,可是学生们感受不出什么深厚的东西。老师把作文发还给了所有学生。有学生问:“老师怎么没改作文?”老师没有说话,但他的眼泪却快掉下来了。他说:“从那时起,我开始真正明白我所肩负的任务了。我所面对的学生,不仅要讲的汉语语言,更要讲明它的作用!一个国家的语言意味着什么,她体现的又是什么!我们传播的是语言,我们是文化的使者,但我们更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我们热爱美丽的语言文化,又怎能不去爱与她息息相关的祖国呢?”从那时起,每当我憧憬未来的时候,我的耳边就会想起这段话语,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祖国美丽的语言文化,这正是中国人民所共同孕育、共同拥有的无可替代的财富,她已经深深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把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她的背后,支撑着的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和中华儿女不懈求索和不屈奋争的精神。祖国美丽的语言文化,积淀着历史,更积淀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与鲜血。祖国的语言文化是一种力量——使一个民族生存着的力量,她能凝聚全民族的心,使整个民族形成一种合力,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坚强地走自己的路,勇往直前;祖国的语言文化是存在的根,我们可以学习外来文化,但我们不能失去她,失去我们的根,否则,我们将成为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而找不到归宿和航向;祖国的语言文化更是一种创造力,她渗入全民族每个成员的血液和骨髓,她随着民族的腾飞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创新!
以后我的每一堂语文课我始终坚持好好听讲,我对旁人也都那么说,老一辈的教育家曾经说过,首先要打好语文基础,其次再打好外语基础。汉语把音、形、意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思想感情有强大的渗透力。汉语的美,兼具音美、意美和形美,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文学翻译理论概括为“美化之艺术”,提出“在翻译中,发挥译文的优势”,这其中蕴含着对于祖国美丽语言文化的自豪之情。许多在日常生活中说着外语的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见到汉字会感到无比的激动,这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包涵着太多太多的含义,她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事物所在。
我国古代的诗人,作家用汉字写下了多少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科学家用它写出了无数不朽的名著。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文字,为我们祖先创造了如此丰富的文字而感到自豪。
我的小学语文从起初的刘春英老师教我们拼音字母,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带我们读字、辨词。到后来刘齐华老师接手二至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在那个阶段,我们背诵了大量的汉语组词、造句,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记得在刘齐华老师的要求基本上凡作业都要背诵。那时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也学会了基本写作。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叫曾庆闹老师。那时,没有教材课本,他便给我们讲了大量的应用文写作和古文,应用文大致包括介绍信、决心书、申请书、挑战书、应距书、倡仪书、通知、报告、公约、启事(失物、招领、艺术等)借条、领条、证明、发单、留言条、收条、便条等十余种,我把它们统一归结在一本笔记里。这些实用文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古文讲学了《学弃》、《守株待兔》、《论衡》里的《孔子不能先知》等等。抄写、背诵、理解三部曲,我们这位语文老师,已经五十多岁,很有才华,据说他早些时候在中学教书,因为想离家近些,便从中学调进我们小学教书。他精通历史和汉文,说话时常引经据典,很风趣幽默。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虽然没有年轻教师的那种干劲,但他处理事情从来不忘记,总会安排得很圆满。所以,开始学生觉得他效率不高,但日后又感到圆满做好了事情恰恰正是高效率。
回想起我这小学五年,我一个个进步都是老师教育辅导。通过识字,我们才能进一步培养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老师给了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知识宝库里,我们了解到自己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浩如烟海无比丰富的典藉文化。
现在时代不同了,小学开设了英文课,但是,我总觉得,要学好英语,先要学好汉语,学好祖国美丽的语言文化,让我们为祖国美丽的语言文化而自豪,为蒸蒸日上的祖国而自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