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无价却被拍卖的时光与黑眼睛

顾城:无价却被拍卖的时光与黑眼睛

稚年杂文2025-08-22 14:56:4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据今日晨报:要下个星期六,去世14年的顾城的《河滩》与《在这里,我们不能相认》才会在嘉里中心公开拍卖。多位诗人昨天就在798的一个僻静酒吧感慨着期待了:期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据今日晨报:要下个星期六,去世14年的顾城的《河滩》与《在这里,我们不能相认》才会在嘉里中心公开拍卖。
多位诗人昨天就在798的一个僻静酒吧感慨着期待了:期待那拍卖的时光呢,还是期待那“被拍卖的时光”呢?——艺术家黄岩就这么认为:“拍卖会不是拍卖他的文字,而是在拍卖那段时光。”
啊,那段时光!——无限感慨的期待中,隐隐令心阵痛的那段无价的时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这样的诗属于顾城;这样的顾城属于时代;这样的时光,是无价的!
这样的“黑夜”属于昨天;这样的“光明”属于明天;而这样的黑眼睛——在黑夜寻找黎明的黑眼睛,是无价的!
所以我非常理解又很难认同黄岩独蕴卓见的感触:浓缩和象征着无价的时光——黑眼睛求索光明的时光,文字因此而有价——是可以拍卖的,而那段时光本身却因其无价而何可拍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
自然由《黑眼睛》而想到《胡平:中国的眸子》,才发现竟从未就此而深入与胡平交流过:顾城的《黑眼睛》对于胡平以“中国的眸子”点睛李九莲血史,是灵犀相通呢,还是一种激发?倒是与中纪委受理李九莲案的那位老太太讨论过,都觉得激发的可能性似乎大于相通。
而也是今天的晨报.文娱版报道:“电视版《青春之歌》今晚亮相——女主角童蕾不识林道静”——自然又由老鬼的《血色黄昏》,想到他欲以形象概括李九莲的《血色黎明》——是了,约见老鬼时可别忘了问问他:是不是在顾城的《黑眼睛》和他的“黎明”之间,站着他构思着的最血肉的李九莲?
——才使他不仅以李九莲开博新浪,而且在《母亲杨沫》中竟念念如斯?!

 《顾城:黑眼睛》在朦胧的时代朦胧地呼喊——那是心的呼喊!
林昭、李九莲们的眸子在血色中穿透的却本来并不朦胧——那是灵魂的穿透。
我不知道寥落的诗坛之外,下个周末的嘉里中心,遥天的顾城还给多少灵魂以期待,正如我不知道不识林道静的童蕾今晚能否演绎好林道静。我也不知道顾城这两首诗谜一样的所有者投诗以拍卖,是为了推动式微的诗歌,还是为了纪念那无价的时光与黑眼睛。我甚至没有读过顾城的《在这里,我们不能相认》。
但我深知那时光的无价与不再,正如我知道那无价的不再对于依然朦胧着的时代的意蕴。一如此刻,我对视着李九莲唯一存世的画眉坳工作证上忧郁的黑眼睛,心里却在想着林昭唯一被发还亲属的那份致人民日报编辑部手稿,想着深封重锁着的李九莲的《花环.绝命书》与林昭的狱中血章——在无价的血思与有价的拍卖之间,在权势封禁与民间流落之间,在时代困厄与追寻之间,我真的茫以联想啊!却有点理解彭令范为姐姐遗稿与的龃龉了。
不过我倒绝对认同:顾城诗的首拍是一次真正的“相认”,且绝不限于买卖者之间!——难道不是吗?“在这里”,难道我们不是正在“相认”吗?——顾城、李九莲、林昭、老鬼、梁小斌、胡平、黄岩……:希求光明的“黑眼睛”之间难道不正在我的涌思中“相认”吗!难道不是敢于并且能够这样相认,才会有朦胧诗与它充满求索的时代,才有希望走出当今时代依旧的朦胧吗?!
——当然不是童蕾不同于谢芳对林道静的那种相认,而是老鬼不同于母亲杨沫对李九莲的那种相认。

其实,就是这种相认,唱和成我们一代人不同于杨沫时代的青春之歌啊!也就是这种相认之中,一代代青春,正期待着又一代青春的“黑眼睛”中那燃烧着的共鸣!让相思枫叶丹——是那位神秘的手稿持有人吗?——在顾城网墓不再这样疑惑:
有没有一种思念
可以附庸你永远不死的灵魂
那些晶莹的童话
已经惨淡得多么苍白
该去哪里找寻你的恋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