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该不该为名人的身价买单
或许你会不服,愤愤不平,为什么他开一场演唱会就能把几千万装进腰包,而自己可能一辈子也挣不到。或许你会郁闷,怨声载道,为什么他说的一句话能成为至理名言,流传千古。同样自己也说过,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屑的眼神
或许你会不服,愤愤不平,为什么他开一场演唱会就能把几千万装进腰包,而自己可能一辈子也挣不到。或许你会郁闷,怨声载道,为什么他说的一句话能成为至理名言,流传千古。同样自己也说过,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屑的眼神。或许你还会落寞,自怨自艾,为什么他的一个动作能引起潮流路线。而自己同样的姿势却招来贻笑大方的尴尬境地。的确如此,只因他们是名人,有身价。我们只是普通人。所以他们能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文坛巨擘的一篇文章,可谓是字字千金,出版商都是按多少字来付给他们稿费。演唱家的一首曲子,可谓是声声动“真格”,没有足够的份量是请不了他们上台。不论是学术界、娱乐界,还是政界、商界等,也莫不这样。名人的身价一飙再飙,却还是难请出场。那到底该不该请名人出场,还是让他自己走出场;我们应不应该为名人的身价买单呢?
笔者认为“该”,该为名人的身价买单。纵观全世界哪个国家没有名人,哪个地方没有名人。有名震全世界抑或全国的,有“雄霸”一方的。有名噪一时的,也有永垂不朽的。名人无处不在,小到一乡一镇,大到一国一际。名人也无时无刻不在,从古至今。一部《论语》带红了孔老夫子,也走红了讲《<论语>心得》的于丹教授。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走红了时空遂道,也造就了这人气如日中天品《三国》的易中天教授。即便如此,但我们不禁仍会问:应不应该把他们捧红?不是说人人生而平等吗?为什么:名人说的话叫某某语录,普通人说的话过眼云烟;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普通人就是犯傻;名人发脾气叫有个性,普通人就叫脾气坏;名人老人,称呼变为王老,普通人就只能叫老王了等等。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愤青”的感觉,着实如此。但如果是这样看,笔者认为则大为不妥。笔者认为名人的身价并不值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价。真正值钱的是使他们身价升值的东西。古代的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名人,在于他著书立说《论语》流传于世及开创中国的教育事业,教悔中华儿女。唐代的魏徵之所以成为一代贤臣,是他敢于进谏的品质。这才使他成为了唐朝“贞观之治”盛况功不可没的一人,才成就为名人。当今,中国“打工皇帝”年薪10亿的唐骏,他的一本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解读了自己成功之道,成为引领中国年青人成功的导师。他成为名人也当之无愧。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官当如温‘家‘宝。这句话的评价道出了温总理在人民心中的位置。才有温总理在四川汶川救灾中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将尽百般的努力,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立即成为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号角。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名人说的一句朴实的话会成为经典,不在于这句话有多深奥,多难懂,蕴意有多深远,而在于这名人自身在社会中、在人民大众心中的地位如何。他自身的含金量有多高,才会决定他说的话与做的事影响力有多大。我们在看名人身价的同时,更多的应该看到是使名人成就身价、使身价升值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学习与借鉴的。比如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品质的体现,一种理念的创新,一种魄力,一种精神……所以才有学校要千方百计请名人来给学生做演讲,国家要万里挑一选派名人作代表,社会要大打出名人的旗号。我们普通人也时不时会引经据典,借名人之口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因为我们需要名人来做模范,需要名人做“广告”,需要名人去影响周围的普通人。
最后,不得不提及是名人也会把人“带”坏。名人也是人。名人相比普通人来讲,无外乎有两个不同:一个不同是名人的优点远远多于普通大众,第二个不同是名人某一方面的优点远原突出了普通人。所以名人也存在缺点,有时用“缺陷”这个词也不怎么夸张。则借名人之名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切不可颠倒是非,阴错阳差。“统一中国”、“统一中国的文字”、“修筑长城”这些永远是秦始皇的成名之作,但过重的徭役与苛捐杂税、“焚书坑儒”永远也是他罄竹难书的罪名。林彪的军事才华令人敬佩,但他“背离人民,背叛国家”的思想也是他背负不起的骂名。因此对待名人,给名人买单的同时,我们还需一双慧眼。
名人,时代的宠儿,世人的模子。咱应该为他们的身价买单。因为我们是为那些使名人身价升值的东西买的单。名人本身与普通人并没什么区别,一个身价的价码只是把名人与名人互相之间进行衡量与比较。名人的那些精神品质,思想理念,出众才华,经世之用等等以致于对世人的影响将是无价的。这些远远不能用价码来标记。咱们只不过是为名人买了部分单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