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观十三条论纲
文学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而社会的一切根源在于人,人是社会的核心,因此,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人,服务人。人的思想是文学的生命。一切外在环境的表象与本质其探索者是人,而人的内在心理的思想是反映外在环境的
文学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而社会的一切根源在于人,人是社会的核心,因此,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人,服务人。人的思想是文学的生命。一切外在环境的表象与本质其探索者是人,而人的内在心理的思想是反映外在环境的真实材料。外在环境的真实性服务于内在心理的真实。外在环境的阶段性与内在心理是亦步亦趋的,因此,掌握了内在心理的阶段性就很好理解外在环境的阶段性——外在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内在心理发生阶段性改变,但不是绝对的,从个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出发理解个人的行为不能得到其全面肖像;而内在心理的直接改变是外在环境的改变反映,从个人的内在心理出发解释个人的行为可以得到对人的真实的认识。文学在塑造个人形象时应着力掌握内在心理的写作技巧,通过内在心理的复杂性反映外在环境的复杂性。由于内在心理的发展是不可知的,因此外在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不是环境塑造人,而是人构建环境。——人以主观意识重新构建客观环境。客观环境的真实应由主观意识来反映。需指出一点的是,人并不是盲目的无秩序的构建环境,而是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对,进行有预见性的构建自我社会(环境),因此,环境的发展虽然同人的意识那样具有能动性,却并不如意识那样不可知,而是可知的。如此通过外在环境的可知发展来规范内在心理的不可知性,使之成为有秩序的可观可感就成为了必然。——换言之,在描摹个人的内在心理的变化时可能会是无序的,但可以通过外在环境的变化作有序的规整。
之所以说内在心理具有阶段性,是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人类所呈现出的内在心理的共同特性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奴隶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在心理上对自由与地位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对奴隶社会的人而言,人人平等是不可叫人接受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有差别的公平是不被允许的。由此,整个社会群体的内在心理是存在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级强烈的稳定性;但之所以说内在心理存在不可知性,是由于作为社会组成者——个人的内在心理是存在巨大变数的,因此,从整体而言内在心理的变化是具有阶段性的,而从部分而言,内在心理存在巨大的不可知性。
个人内在心理的不可知性,并不代表着社会无法真正的理解个人,而是无法有预见性的理解个人内在心理的发展,——这位文学创造了极大的机会——通过个人内在心理的塑造,一方面可以建立社会群体意识,而由于人的情绪的可传递性(普遍的爱恨情仇的理念很容易为大众所普遍接受),使作者所要传达的理念在内在心理所处相应稳定阶段的情况下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换言之,作者所做的一切的理性的或反理性的行为描写都会为读者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另一方面,内在心理的变化所呈现出的个性化使所描写的对象具有各己的能动性发展,这对文章叙述情节的悬念性与复杂性提供了极好的便利形式。
总结之,通过分析人物内在心理的阶段性与不可知性得出的结论是:
一、文章情节的复杂性通过内在心理来表现。文学是社会的产物,更是人的作品,揭示社会的本真来展现人的意识是文学的主要功能。至此,文章的这种主要功能是主观辅以客观的,主观为筋骨,客观为肤肉——内在心理作为一种描写方向,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自然界唯有人是具有能动意识的,他不为意识所左右,而是驾驭意识去指引物质以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意识,并以此方式为动力不断前进——文章的情节由此而言必须屈从于人的内在心理(内在心理应该说是个人自我的可控性、自觉性的意识,有别于潜意识)的发展,——心理的复杂性导致情节的复杂性;
二、人物的内在心理的情绪的可传递性,可以简略对话双方交流的情节描写,只通过一人的言语、行为、意识等间接的反映交流双方的另一人物的种种行为,从而使双方的思想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
三、同一篇文章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令文章的主题抽象化与复杂化,从而使人上升到文章的主流地位,而使主题下降到次要地位,即让读者时刻感觉到人物内在心理的发展,而无从觉察或准确地总结出文章所传达出的主题;
四、文章的思想可以形成空白或断线,使读者与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融为一体,真正的文学是使人不知不觉之中真切地觉察到文章所描述的对象就是读者本身(以情感、意识为主);
五、人物的内在心理可以是杂乱无章的,从而使文章的叙述、情节呈现出无序的矛盾的支离破碎的特性,但外在环境的描述必须是有序的可理解的,从而规范内在心理的种种不可知性的行为与思想。以使读者既产生文章杂乱无序、不可理喻的反理性的实感,又使读者在读完后产生文章的可掌握性与理性的错觉;
六、由于人的重要地位,人所表达出的情绪也就成为了人的真实性所在,而人的情绪是内在心理的反映,也是具有阶段性与不可知性的,还具有可传递性——对个人的全面的描写,往往要渗透着变化,即对人的心理情绪作复杂的不可知性的描述,从而传递给读者,也使读者产生种种的复杂的不可知性的心理变化;
七、人的真实性不仅仅表现在个己情绪的流露,还表现在对外在环境作种种的内在心理的矛盾斗争的过程之中,而不是表现在内在心理已完成的既定事实上。因此,文章的主要任务在于表现这种内在心理斗争的过程,而不是告诉读者斗争的结果。——至于结果要由读者自行完成,并自行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意识把握,文学家的职能只是竭尽全力表现斗争过程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八、文章通过情节的叙述矛盾和支离破碎来设置悬念,并通过构建人物的内在心理的阶段性与不可知性的发展来塑造文章是文学必然的追求——优秀的真正的文学在于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乐于阅读它,并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启发,——因此,纯粹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割裂文学所要传达的思想与读者阅读兴致的纽带的行为是极不正确的;同时,一味迎合大众的普遍知识趣味,而使文章流于世俗,不能使读者得到新感受,新启发的纯商业运作的文学也是极不正确的不负责任的文学。文学需要在纯文学与商业文学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点,否则,人类的文学将要面临毁灭的命运——要么是身形的毁灭(只追求艺术性),要么是灵魂的毁灭(只追求商业化);
九、文学在反映人和物的行为或思想中所展现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过年的心境
下一篇:我读艾略特波浪原理一——交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