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婵月下追韩信

貂婵月下追韩信

灵封杂文2025-11-05 18:52:57
近读罗贯中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之遗稗类钞集序》,发现里面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之移花接木详解》,文章这样说道:“据《齐国志》、《淮阴侯大传》,功勋臣、淮阴侯信非何及吕后设计谋弑,乃史家为汉计杜撰之。萧何月
近读罗贯中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之遗稗类钞集序》,发现里面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之移花接木详解》,文章这样说道:“据《齐国志》、《淮阴侯大传》,功勋臣、淮阴侯信非何及吕后设计谋弑,乃史家为汉计杜撰之。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说亦妄诞也,此系貂婵月下追韩信也。”
后查元代著名学者吴自栩先生《诗文杂说》也有此类陈述。该书第八章第五节这样写道:“汉功德臣、淮阴侯信遭帝室排槟,于汉高帝十一年(空两字)辛丑(空一字)携二童子布衣游。后及丞相何殛令案之,不知所踪。史家会其意,言信反,游云梦,谋而杀之。信后至浔阳采石,大湖之上偶遇一采莲之女接济,免饥渴之难。女窥信非常人也,非官即富,因殷侍之。中秋夜,月色溶溶,信窃走。女疾追,相会于怀梦村。女暗吐相思,信因花容而不能以,遂偕游。后三月,不疾而终。女因之遽殷,富甲一方。”
当代著名学者司马望先生于2002年5月1日在《南科大杂志月刊》公开发表过《萧何月下追韩信寻绎》署名文章说得尤为详细。司马先生这样说道:“对萧何月下追韩信一说,《史记》、《汉书》都作过详细的记载,似应坚持。但是,历史亦为人所写,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本人的局限性,出现出入也是可能的。再加上各种小说的演绎,使得人们不得不陷入历史的迷雾之中。不过,本人认为,貂婵月下追韩信之说疑点更多。仅年龄差异就足以判定其是后人虚构,属怪诞之说;从另一个方面讲,淮阴侯韩信是汉代的开国元勋,富弼帝国,名高天下,娇妻美妾如云所集,怎么能为一女子所迷惑呢?况且貂婵是吕布遗孀,绝非妙龄女子,如何能够打动韩信的心意呢?所以,对于貂婵月下追韩信之说尤为疑惑。”
月亮素喜历史,常常废寝忘食,读到这些先贤前辈大儒的文章,也堕入疑雾之中。论他们的人品和才学,小子不敢评论和质疑他们的结论。但是也不敢苟同,因为他们的观点是有冲突的。不过月亮认为,《史记》《汉书》是不能怀疑的,百世流芳的东西不能让我糟踏了。可是罗贯中和吴自栩、司马望先生的结论也不能否定啊!前者为写《三国演义》几乎耗尽平生的精力,对于这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而后者是名震一时的大学者,也不该拿学问和自己的名声说事情,所以小子也不敢怀疑其结论的真假。毕竟韩信也是凡人啊,饱暖思淫欲也是正常的,要知道有几个成名者或有点地位的人不是这样呢?兴帝王们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不兴咱将相富翁弄点妙龄少女享受一番?那些娇艳无比的二八少女难道就不能嫁给年近耄耋的老翁?少点姿色的女人们难道就不能凭着自己的年龄优势轻轻撩拨一下那些对性早已尘封且会逢春再发的老汉们的好色之心?
除了上述理由,老夫少妻在现实中也是多得很,史书的记载同现在的客观实际不谋而合。现在,社会已经到了21世纪,全国的经济形式已经变化为市场经济,显然婚姻家庭方面也要随着这些潮流一哄而上。一些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卓有成就的企业家纷纷主张自由博爱,虽然已到暮年,追求之心却依然如火如荼。他们的人或已暮年,但是他们仍然不遗余力地追求如花似玉的少女取来为妻。这些女人也许比他们的子女抑或孙子女还要小,抑或存在某些感情之外的东西,如钱财?性需求?地位?但是,人家都坚称拥有至死不渝的爱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怀疑呢?人家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至于“死了就渝”也不违反他们的海誓山盟啊!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财富,我们还没有相当的地位,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且忽悠与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姑且这样叫吧),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否认这种现象存在啊!
至于朋友们还有什么疑问,要对月亮说的,月亮绝对欢迎。嘻嘻嘻,哈哈哈,请坐请坐,哈茶喝茶,我认为啊,我想啊,嘻嘻嘻,哈哈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