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馒头

盟辞散文2025-08-11 13:40:13
近来街上多了一种叫卖声,那声音颇具特色,就像其所推销的产品山东馒头一样:语音语调山东味,馒头的形状、大小、风味也是山东味,与本地所产的相差较大。偶而吃一回,也算是一种享受,多吃则不行,毕竟是百姓家居食
近来街上多了一种叫卖声,那声音颇具特色,就像其所推销的产品山东馒头一样:语音语调山东味,馒头的形状、大小、风味也是山东味,与本地所产的相差较大。偶而吃一回,也算是一种享受,多吃则不行,毕竟是百姓家居食品。有时这样想:无甚热气的长条形的小馒头,到底包含着些什么?如果只把它当作饱腹之食,一吞了之,有无可惜之情?
经常听着叫卖声,也就经常思考着同样的命题。
虽然身居小镇,但思想的触角还是不怎么老实,有时朝东有时朝西,少不了触碰着街头巷口的点滴见闻。就说这馒头,本地市面上能见到的可粗分成三类,其一是“地产”——由本地人士依祖上或师父相传的技术拿捏炊制,俯视形方,侧视较扁,撕开则内具豆大气孔;其二是“准地产”——由外地(据说多是本省莆田籍)人氏烹制,该馒头气孔细小如海绵状,横向撕之可成条索,追踪其抢滩记录,约有十多年,产量占市场总量的半数以上;其三就是山东馒头,外型瘦长,正象地产、准地产馒头对半分开那样,只是气孔更小,如不尝一口只用眼睛看,保准让人怀疑是铁疙瘩。这样分析,尚不包括超市所售冷冻小馒头。
考证老镇馒头的历史,很难得出周全的结论。眼下市场多品种共存,着实令人高兴,消费者可以各取所好。换句话说,应该感谢外来的师傅,是他们带来了超越传统、否定过去的新工艺。
听说,制作馒头的一家子,常常都是小作坊的成员,而且租住的房子很小,无论工作空间还是休息空间都极其有限。
直到后来我才想明白,这些技师所具有的过人之处,就是在很小的空间作文章。在很小的空间劳作休息,在很小的空间与对手短兵相接,在很小的空间提升产品档次,在很小的空间里切出一片利润。
这种小空间生存的理念终于撑起了偌大的市场,终于提着钱袋向过年的父老乡亲们作个交代。左邻右舍的一声问候表示赞许,祖宗牌位的一连串鞭炮声表示又一年的收获。堂上的列祖列宗不能说一句话,也不能尝一口馒头,可是馒头师父们一年到头的拿拿捏捏,硬是用面粉续写了一段家谱。识字的人只能从中看到一个名字,一个代表着一代人起起落落的两三个汉字。
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就是馒头的精神。
不蒸馒头争口气。这句千古名言听起来很在理,可是馒头师傅们似乎没有把它记在心上,因为他们并未与具体的哪个人斗气。即便面对残酷的竞争,大家都显得心平和,一年到头总是把洁白的面粉当作素练,闻鸡起舞;灶堂中的火充满激情,添加在面团中的水如同最好的伴奏,朴实无华的单调的粉未,就在朦胧的蒸汽氛围中塑造成型,散发麦香。
馒头是一种不耐储存的食品,需要持续地生产。馒头那种海绵般的弹性质感正是制作者毅力的形象再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