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境小楼
小楼,增城北部一个古老的小镇,这里山川秀丽,罗浮山脉和南昆山脉从南到北拥抱其中,一座座山峦如翠绿的明珠点缀着小楼大地。正果河、派潭河、二龙河在小楼交汇,形成增江主流,绵延百里流入东江。这里的山,这里的
小楼,增城北部一个古老的小镇,这里山川秀丽,罗浮山脉和南昆山脉从南到北拥抱其中,一座座山峦如翠绿的明珠点缀着小楼大地。正果河、派潭河、二龙河在小楼交汇,形成增江主流,绵延百里流入东江。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吸纳着天地神韵,日月精华,因此,小楼注定在历史长河里写下绚烂的一笔。一千三百二十三年前,中国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女仙——何仙姑就是在这里出生,她留下的仙迹和美丽传说更给这块神秘的土地增添了传奇色彩。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涵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放眼万物,一切仿如神造。这里风光旖旎,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恰似星汉灿烂,又恰似从千百年前流泻而来的唐宋画卷。到过小楼的人是一定要去何仙姑家庙的。家庙坐落在观音山下,掩映在古荔和古槐之中。家庙建于明代,清朝咸丰八年重修,庙虽不大,但恰好应验了刘禹锡先生的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当你步入家庙,马上就会被她的仙踪灵气所折服。首先是那口古井——传说是何仙姑升仙的地方。据当地村民说,家庙方圆十里的井水都有咸涩味,唯独这口古井清甜甘洌,沁人心脾,能治百病,人们都称之为“仙井”。更奇怪的是,近几年,古井曾多次出现异象:一次是井水溢出,水花翻腾;一次是水声叮咚,蒸气弥漫;一次是井面浮光,银柱冲天。听说一些地理学家对此专门作了研究,却没有得出任何结果。我想,在井盖上镌刻的“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大字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其次便是那棵被称为家庙灵魂的庙顶仙桃。顾名思义,庙顶仙桃就是生长在庙顶的桃树,别看这棵桃树风姿绰约,正值妙龄,其实,她以这种姿态屹立在缺土少肥无水的瓦脊上已经一百多年,且年年开花,岁岁结果,四季常青,凡有缘到家庙一睹仙桃芳容者无不拍手称奇!仙桃本是天来之物,花开花谢都顺时应景,每年元宵佳节,第一朵桃花便会迎着春风开放,粉红色的花朵唯美缤纷,据说谁能见证这美丽时刻,今生便可以成就一段美满姻缘。见证花开已与仙姑缘分匪浅,假如能一尝仙果必定是人生一大幸事。奇花奇果,仙井仙缘,真是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离开家庙往北走三百多米就是仙藤园。仙藤又称盘龙古藤,相传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民间有“仙姑彩带,落地为藤”的传说。仙藤覆盖面积九百多平方米,藤干古劲沉厚,如巨龙飞舞,气势磅礴;藤枝纵横交错,如秋千摇荡,时起时落;藤叶相互簇拥,悬在半空,远看仿佛是一座绿色的小山岗。炎夏六月,仙藤花开,洁白细碎的花朵如霜雪般铺满藤园,清香四溢,花叶间蜂蝶流连,好不热闹。仙藤是大自然的瑰宝,也是小楼的骄傲。千年恍如一梦,仙藤依旧生机盎然,神采焕发,她不仅寓意着生命的长流不息,更寓意着增城人百折不挠,坚韧向上的精神。“仙境古藤漾春意,沧桑千载蕴玄机。柔刚相济自强劲,傲骨化龙展雄奇。”朱泽君先生这首《咏仙藤》应是对仙藤的最好写照了。
“不隔尘埃咫尺间,谁知城市有仙山。化成云母长生药,驻得仙姑不老颜。明月凤台千古在,青鸾鹤驾几时还。洞门深锁香风软,满地松花白昼闲。”这是明代增城才子刘铭登观音山所作的一首诗。如今的观音山明月依旧,香风依旧,松花依旧,但凤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仙姑宝塔和仙姑钟楼。仙姑宝塔和仙姑钟楼是日本友人山冈容治捐建。山冈先生早年在中国生活,并娶了增城一女子为妻,夫妻俩都是何仙姑的信奉者,妻子去世后,他便带着爱人的遗愿踏上了这块土地。我想,山冈先生在仙姑故里捐建这组塔、楼,除了表达对何仙姑的虔诚外,更多的是对故人的思念和怀缅。秋天是风清云淡的季节,也是思想放飞的季节,邀三五知己,把酒凌虚,登塔远眺,数百里锦绣山河尽收眼底,于是心便飞到天外去了。如若再添一缕夕阳,两行秋雁,几许疏钟,无尽松涛,那更天地浑然,物我皆忘。
黄昏时分,站在小楼的河岸上,你会被水光灵动的增江河沉醉。吉洲岛如玉女般静卧在宽阔的江面上,似乎正等着人们把她唤醒。两岸的翠竹绵长十里,青翠欲滴,无论春夏秋冬都把增江河渲染得更加清静和油绿。暮色苍茫,渡口上横着一两只小舟,悠然宁静如中国画一般。对岸的仙榕、古塔在袅袅的炊烟中若隐若现,晚风轻送,人便如入仙境了。此时,岸上的河鲜食肆已灯火通明,如在微寒的冬季,红男绿女拥坐炉前,斟上一杯陈年老酒,细细品尝热气腾腾的增江河鲜美食和小楼特有的增城菜心,你会顿然感叹: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四季似歌,仙境如画。清澈明净的增江河依旧日夜流淌,美丽动人的仙姑传说依旧在年月中传承。小楼明日又东风,我用心期待着,一如期待春华秋实,夏暖冬凉!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