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

送行

先泽散文2025-08-24 12:10:36
自我高中离开家到县城读书起,每次去学时母亲总会把我送到村口,亲自看着我坐上通往县城去的公交车。起初,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没有让母亲送的必要,便婉言拒绝。可是每当我拒绝时,母亲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我在家

自我高中离开家到县城读书起,每次去学时母亲总会把我送到村口,亲自看着我坐上通往县城去的公交车。起初,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没有让母亲送的必要,便婉言拒绝。可是每当我拒绝时,母亲总是乐呵呵地笑着说:“我在家闲着也没事,看着你坐上车,我的心里才踏实。”
虽然我知道母亲口中所谓的“我在家闲着也没事”只是借口而已,尤其在农忙时节,她不仅要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忙活,还要操持家里的一切琐屑事务,但她如花的笑颜,柔软的话语,让我不忍心坚持自己的拒绝,生怕自己固执的坚持会辜负了她的一片深情。从此,为我送行便成了母亲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陪伴着我从高中读到大学并一直延续到我毕业参加工作。
从县城到市区有一趟六点的班车路过我村村口,为了赶早班车,每次离家时我总要在四点半左右起床。这次十一小长假结束离家时也不例外。十一期间刚好赶上家里农忙,为了让母亲多休息一会,离家的前一天晚上我一再二再而三地嘱咐母亲,不让她早起为我煮饭。然而,第二天早上刚刚四点半,母亲便不顾农忙的劳累和我的劝说坚持起床做饭,她一边做饭一边说:“坐车不吃东西怎么能行?这样最容易落下晕车的毛病!”。我一边听着她的“数落”,一边像小时候那样冲着她嬉皮笑脸地笑。
吃过早饭,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母亲便出发了。天灰蒙蒙的还没有彻底亮,天气似乎也不太好,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雾气。雾色笼罩下的村庄,仿佛熟睡中的婴儿显得格外的安静,安静的连我和母亲双脚踩在水泥地上的声响也变得清晰可辨。母亲还是像往常一样,一边走着,一边“絮絮叨叨”地嘱咐着她的千百个不放心,我一边耐心地听着,一边不失时机地应和着。
从家到村口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时间还早,早班车还未到,我和母亲便站在村口的公路边,随意地低声聊着。突然,母亲提高了嗓音说道:“下雨啦!”
我抬起头,细细的雨丝仿佛调皮的孩子,飘落在我的鼻尖上,冰凉凉的吓我一跳。我忽然想起家中屋顶上还晾晒着花生和芝麻,便转头对母亲说道:“妈,家中屋顶上还晒有花生和芝麻,你先回吧!我一个人等车就行。”
“没事,这雨下不大,你胆子小,一个人等车我放心不下。”母亲依然笑呵呵地说道。
“我这么大了,不怕的!”尽管天已趋于明亮,可灰蒙蒙的天气依旧让我心中直打鼓,但是想想屋顶上的一季庄稼,我依然胸有成竹地说道。当时我多么希望自己坚定的语气能够说服母亲,可是,母亲却没有答话,只是把头摇了又摇。
雨悄然地下着,在雾色朦胧中,有些许的飘渺,若有若无。值得庆幸的是,果然如母亲所说,雨并没有下大,只是下了一会便停了,我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就在此时,从村里又走出一人,待他走近才看清他的面貌,原来是我的三叔。说话间我得知他要去省城打工,正好我们可以同路,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心中一喜。转过头,我又笑嘻嘻地催母亲赶快回家收花生和芝麻,并告诉她我和三叔同路,她尽可放心。这次,她没有拒绝,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是一番叮咛,然后才转身离开。
我看着母亲微胖的背影在我眼前愈变愈小,直至她翻过村口的小土坡,消失不见。我才突然意识到从高中我离家去县城读书开始,在这期间所有的送行都是母亲目送着我先离开。想到这里我竟莫名其妙的感到一丝的心酸,情不自禁的又一次想起了龙应台《目送》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时至今日,母亲微胖的背影,消失在村口小土坡的情境还会时常的在我脑海中闪现。每逢这个时候,我总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每次送行看着我离去,越走越远,母亲是怎样的心情?是否也像我一样会感到心疼。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