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小屋

曾经的小屋

灵鸡散文2025-03-24 10:07:07
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的夏天,我告别了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和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乡,只身从遥远的贵州北上河北,来到妻子身旁,成为了古城正定的一个新居民。那时,我和妻子住在旧县医院后面的一座两层楼的大杂院里
十四年前也就是1992年的夏天,我告别了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和生活了三十年的故乡,只身从遥远的贵州北上河北,来到妻子身旁,成为了古城正定的一个新居民。
那时,我和妻子住在旧县医院后面的一座两层楼的大杂院里的最西头,还是妻子刚来时,医院领导考虑到我们是从南方来的不容易,特别照顾才分到的,我们是既心满意足又感激涕零。当时,每户人家就一间屋子,吃饭、睡觉、娱乐都是它,因为室内空间狭小,每户只能把炉子和成堆的蜂窝煤及一些家当摆放在不到两米的过道上,整个楼道被挤得满满的。我调到正定时,正值炎热的夏天,由于我们住的房子既通风差又有这么多的火炉,因此,如果室外的温度是38度的话,那么楼道和家中的温度就绝对在41度以上了。我们的小家安在顶层的二楼上,每次从外面一进入黑暗的楼道,比室外更热的气浪就扑面而来,蜂窝煤的气味浓烈得让人窒息。到了做饭的时候,谁家做什么饭菜,主人还没有吃到嘴里,左邻右舍都早先享受到了。我和妻子一直在南方生活,饮食上的最大嗜好就是喜欢吃辣椒,我们家每次一炒菜,呛人的辣味立刻充满了整个楼道,一楼和二楼的邻居们就像得了传染病一般,立即发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我们见状,生怕因此影响邻里关系,只得忍痛割爱不炒或少炒辣椒了。再由于我们住的是很破旧的老房子,二楼的屋顶很薄,夏天里经过一整天的烈日照射,到了晚上,别的地方温度都渐渐降下来了,可我们屋顶上的热气还在威风大作,把白天集聚的热量一股股的往我们的屋里送来,我们只能汗流浃背的强忍着。我常常是深夜两三点也难以入眠,因此而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我一天天数着日历,多么希望夏天早些过完呀,多么盼望多一些阴天,多么巴望老天爷有眼,来几场雨啊!贵州的气候是冬暖夏凉,像这么热的天,真是我有生一来从未领教过的,看来自己要在北方生存下来,首先得过抗暑这第一关。
夏天终于熬过去了,接着的就是秋天,我真切的感到,北方的秋天真是太美了,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可是没有多久,秋末的风已经让我们两股战战,进了小屋,里面已是寒气逼人,因为我们小屋的窗户很破,多处跑风漏气,外面刮的风,在家里能够真切的感受得到。外面随秋风飘落的遍地落叶已在告诉我们,漫漫的冬季就要来临。在严寒到来之前,我们得严阵已待,妻子和我首先从商场里买来塑料布,把破窗户用塑料布钉好,再用胶布把门缝粘住,然后是准备冬季必备的电暖气等各种用具。因为我们的旧房子从来就没有什么暖气,要想过冬,得八仙过海,自己想办法。
记得1992年的冬季十分寒冷,儿子刚出生两个多月,冷的我们实在受不了了,只能把蜂窝煤炉放进家中,这样既可以取暖,又可以把宝贝儿子每天制造的湿巴巴的尿布烘烤干。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又怕因此而中煤气,所以我们每晚都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总是把煤炉和煤炉管子的各个部位反复的检查无数遍。第二年我回南方,说起冬天我们的遭遇,妻子的两个姐姐和我的两个连襟深表同情,并给了我们一个热量很大的灯,让我们专门用它来为宝贝儿子的尿布服务,同时还送给了我们一个几十斤重的组合式煤炉。为了与严冬作斗争,我不辞劳苦,硬是千里迢迢从贵州将这沉甸甸的钢铁扛到两千公里外的正定,这灯和南方炉子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的提高。因为南方的这种炉子既卫生热力又足,而且密封性能好,晚上就可以踏踏实实的睡个安稳觉,它不像正定本地的炉子,既简陋又不暖和,尤其是太脏,只要一加煤或掏炉渣,整个家中就蓬壁生“灰”了,这火炉还真解了我们冬天之急困。
第二年的夏天又来了,我的宝贝儿子不到一周岁,他那娇嫩的身体就和我们当爹妈的一道,受尽了酷暑的折磨。记得当时正定的条件还很差,找个洗澡的地方都不容易,见一楼的一些邻居在自己家的小库房上,用塑料布做成一个大袋子装上水,晒一天后一家人可以好好的在小房里洗个热水澡,真让我羡煞不已。我是西南人,生性怕热,到了夏天那真叫度日如年,而我可怜的宝贝儿子,浑身上下,从头到脚,都长满了红红的痱子,更真叫人心疼。我用水壶提水上屋顶上遍地洒了洒,想以此降降温,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我们只能苦苦的期盼夏日快些结束。
寒来暑往,四季交替,当宝贝儿子三岁多的时候,我们终于买了一套八十多平方米的新房,这是我们花了近五万元买的。当时,我们家里仅仅有一万多块钱的存款,还有三万多元的缺口,于是我们到处东拼西凑,费了很大了力气,总算凑齐了这巨额的房款。搬进新家,什么家具也没有,面积不大的新房却显得空荡荡的,但是,我们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高兴和舒坦,我们终于有一个像样的家了。
别了曾经住过的小屋已经十多年,可是,我至今心里还常常想起在小屋里生活的那段经历和伴我两年多的小屋。曾经的小屋,你让我怀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