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悲

乐与悲

车窗杂文2025-04-03 01:19:03
有话说,笑得太多人易老,这句话我不知道是那里听说的,并没有看到,到底是“人已老”还是“人易老”我也不能确定,根据自己的看法,我还是觉得“易”好一些,因为人毕竟都是要老的,不论是笑还是哭,是快乐还是悲哀
有话说,笑得太多人易老,这句话我不知道是那里听说的,并没有看到,到底是“人已老”还是“人易老”我也不能确定,根据自己的看法,我还是觉得“易”好一些,因为人毕竟都是要老的,不论是笑还是哭,是快乐还是悲哀,而笑的人容易老,却也有些道理,人开心的时候时间过的非常快的,往往不觉察,悲伤的时候却很慢,一个经典的说法是抱着火炉一分钟恐怕便感觉如过三秋,抱着爱人三个钟头可能才觉得不过三分钟。而对于生命固定的时间是不变的,或者说物理的时间是不变的,心理的时间却是可变的,我感觉物理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往往算不上重要,心理的时间才是一个人的根本,就如礼物一样,钱财衡量的价值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对于众多人来说,礼物的意义却更加重要,简单的说,送我30元钱一本我喜欢的书我可能会终生不忘,送我300元一摊宴席我可能还觉得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虽然每个人的衡量与我不尽相同,方面不同而已。
还有个说法,叫笑一笑,十年少,开心对一个人来说,确实能延年益寿,开心并不是一种大喜,而是一种从容欢乐的心境,从寺院里修行的人也可以看出,确实能有助健康。前面我说,开心的时候心理时间将会缩短物理时间,从这种角度看,这类人算是短命,可是开心这种情况又能延长物理生命时间,这好像是一个悖论,世界在我看来存在无限的悖论之中,这种悖论却并不妨碍于个人,个人自会选择悖论的一方。而悲哀则明显减损物理生命,历史上有诸多忧郁而终的。
在开心和悲哀之中,与心境来说,我还是倾向于悲哀,这样便延长了心理的时间,古人有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来多讲求千锤百炼,从简单的说就是很提倡人历经痛苦,孟子有段很著名的话,原话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估计就是要历经生理上的痛苦,没有饭吃很难受的,不仅如此,还要拂乱其所为,简单说就是要让他不顺心,然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这样才能学到东西。孟子这个人,很久了,孔孟之道作为文化霸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金州看来,孔孟之道,很大程度上却是孟子之道,孔子这个人比较开脱,孟子这个人就落实到细节了。
关于诸多宣扬历经心理悲哀才能成就的所谓经典名句之类,就不一一说了,我思考的却在另一点,这些话是历经者成就后回头对自我困苦经历的一种肯定,也就是说是一种回顾性的东西,还是一种对未来有指导性的真理。关于回顾性,那很可能就是一种掩饰,假如一个人曾经光屁股经过某个门槛过,他也感觉光屁股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成就了,回头就说,光屁股是好事情,而且必须要光屁股才能跨过那个门槛。如果是如此得来,历经困苦是好事情,那就有点卑劣的成分。若是总结出来的真理,虽然也是从经验里得来的启发,但是就具有指导未来的价值了,就如勾股定理这类的东西,从偶然的例子中来,却具有指导未来所有类似例子的能力,同样,还说那个光屁股过门槛的事,如果那个光屁股过门槛的人成就后,回头无私的探索出,那个门槛必须光屁股才能跨过。这就对后来者有了指导意义。
人活着,本能是趋向于快乐的,在精神分析的诸多理论中,就详细解释了人趋向快乐的本能,作为一种本能,是每个人都无法背弃的,虽然可以掩饰。每个人快乐的时候都很开心,反过来说,快乐这个词语也就是为此产生的,比如你达到了一个设定的目的,不论这个目的是大是小,满足后总是产生一种快乐的情形。同样,人也有驱避痛苦的本能,很多不快乐的事情会逐渐地被自己淡化。
中国古代的学者中,很少谈论学问之苦的,谈论的大多是做学问的痛苦,甚至有些显得自找苦吃,比如中国求学的故事里,有晚上用雪看书的,还有个成语叫“囊虫映雪”,我当时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想法和如今一样,就是这个人与其在晚上不睡觉对着雪看书,还不如晚上好好睡觉,白天对着日光看书。这装模作样的厉害了。当然这类算不上做学问的人。
做学问的人在国人的看法中大多是快乐的,古时候那些文人雅士,似乎快乐的很,即使有不快乐的,也是因为忧国忧民,唐诗宋词,可以说是冠绝世界历史的文化精华,但是在文化中这反而更像是一种小技。这样的人可能在文化中更能获取一种快乐,我们历史上有浩瀚的文化,却可惜少有精锐的思想。有诸多所谓诗人的杰出者,却少有能跨越时空的文学家。
西方的学问者可能大多愁眉不展,苦思的一塌糊涂,后来总算弄得自以为明白,之所以如此的苦难一些,可能是并未想太多要装模作样的引起轰动,而彻底是要达到一种领悟。然后把这种领悟表达出来,也不大管看的人能不能理解。很多杰出的理论著作和文学著作,很多年前,或很多很多年前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十分艰涩,作者仿佛得到了神的启示,想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与神话中的神来说,中国的神大多喜笑颜开,一幅看透世事的样子,可能东方的佛指向于一种欢喜,弥勒佛和佛祖菩萨等造像,道教的造像很明显可以看出来,西方的神却不然,流传最广的上帝,是痛苦的在十字架上的,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世人,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奥丁,是牺牲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才获取的智慧,而且永远是一副忧郁的面容。这个神很古怪,在北欧神话体系中众位大神几乎全部后来在与恶魔的战斗中战死了,北欧神话对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后来在意识方面的影响超过希腊神话。希腊的早期哲学很了不起的,但是他们的神话却很有一种世俗意味,显得可爱且可恨,北欧神话中却有一种悲壮的神性,对哲学和文化影响更加深远,写到这里,想起尼采写过的一本书,提到过诸神的黄昏,诸神的黄昏这个词语,是北欧神话中特有的。
我想说的事情我依然没有说明白,幸好我本来也不想说明白什么。

金州.2008.3.27.4:40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