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水》中之境界
《秋水》是《庄子》中之名篇,其中关于境界的论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然是学过这篇课文的,然而有谁能够真正明白河伯与海若所言境界的差异呢?目前,好多人都抱怨在说,上大学有什么用呢,出来
《秋水》是《庄子》中之名篇,其中关于境界的论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当然是学过这篇课文的,然而有谁能够真正明白河伯与海若所言境界的差异呢?目前,好多人都抱怨在说,上大学有什么用呢,出来不一样找不到工作吗?还不如去学技工呢,出来一月还一千元多工资,总比大学生耗费三四年,出来迷茫,工资待遇还不到一千。理科尚好,尤其文科。所以,目前好多大学的学生,最后一学期还未毕业,就已经先给学校请假,在外面某事开来。他们的理论是,上大学,反正是要找工作呢,还不如尽早找到。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宋国有个会制造不龟手要的人,历代依靠着药物漂洗为业;而一个游客通过百金卖下那药的药方,后游说吴王,在越过入侵吴国时,就利用这不龟手药,乘冬天和越人进行水战,结果大败越国。同样的一个物件,被不同的人应用,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仍是境界的论断。
如今,我先做一番假设:假设这不龟手药等同于知识,不管中文的、外文的、历史的、政治的……仿佛在校学得再多、再全、再扎实,一到社会,唯文而不能用。应用于创业,给人打工,难道真的无用吗?或者有少数喜爱的人会回应一句:“或许在与人交谈上能显示出博学多才而已……”其实,此类文科的知识,不知这样一点点用处而已。你学知识,半途而废,或不认真对待,就永远只能做那漂洗职业的人,而无法夺得大将之才,统领三军,大获全胜。
我乃学中文之人,中文系有一科目,名为修辞学。有许多人都曾抱怨过,学那修辞学干嘛?我有不写作,也不想成为作家。然而,且不论写作能力现今在社会上越来越重要,就是此人对修辞学的界定上,概念还是模糊的。修辞学,不仅应用写文章而已,最广泛的领域,在与人与人的交往。有这样一番理论,说的是,修辞学是一动态学科:人是社会化的,必须交流,交流必少不了语言;少不了语言,必少不了修辞;少了修辞,表达不清,做事交流不畅,必亏损。小则,平常不会说话,得罪人;大则,为官为政的,丢官落马。你看它重不重要?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大学所学之知识,非上善之水哉?学好活用,“善利万物”,可灌溉、可发电;若学不好,一知半解,不懂得“不争”的道理,不甘愿“处众人之所恶”,由于社会外物之侵浊,必不可全权发挥作用,倒是用时方恨少,悔之晚矣!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义务帮工受伤,谁来买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