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功?谁失败?谁快乐

谁成功?谁失败?谁快乐

手扇杂文2025-09-13 18:22:05
成功失败很重要吗?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包括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与不同性别的人,还有曾经成功或曾经失败过的人。但是有一点是大体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从对成功的尝试
成功失败很重要吗?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包括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与不同性别的人,还有曾经成功或曾经失败过的人。但是有一点是大体相同的,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从对成功的尝试,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的。这样一路走去,风景沿途,日出日落,有的尝试收获了果实,有的却一无所获,但是这种初次的体验,都给人留下新鲜的印象,都促使人们迈开大步,继续着喜悦和失望交织的长途跋涉。
成功,意味着许多东西,财富、荣誉,物质的满足、生活的改善、精神的愉悦、身心的快乐,等等你所能想到的一切美好。但是如果失败,则上述所有的美好,就会顷刻间化为无形,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从一个富翁又变成一个穷光蛋。因此,成功很重要,非常重要。成功和生命,和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内容、生命的环境,都息息相关。成功就好像是生命的情人和爱人,有她在身旁,生命就踏实、愉快、优雅和幸福,她如果离去,不辞而别,生命就顿时陷入空虚、烦躁、忧郁和颓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成功就是人生的试金石,就是富裕和贫穷的分水岭,就是摆在强者和弱者面前的一面透明的神圣的镜子,不时地照一照,就能拥有截然不同的境界,成功与失败,就仿佛上天堂或下地狱。
看一看周围那些成功的人士,就会发现他们活着和普通的活着,实在是不能放在一起讨论的,就如同拿西藏的珠穆朗玛,和我们关中的黄土坡比较一样,一个天高云淡,蓝空如洗,一个却灰头土脸,空气污秽;精神面貌、气象姿态也大不相同,前者雍容,后者萎靡,人家的欢笑朗朗如歌,自己的声音却低沉若哭。成功的人士,拥有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衣的是时尚名牌,从头到脚,都是光鲜的、炫耀的、艳美的,衬托着神采奕奕的表情,装饰着健壮的体格、魁梧的身材,健步如飞的豪情,优越高昂的头颅;食的是天下的宴席,出入的是堂皇豪华的酒店,最简单的吃法也是鲍鱼店的煲汤,意大利的馅饼,佐以法国的红酒,住的是高尚社区的别墅,花树掩映,曲水流觞,绿草葱茏,私密性、安全性首指一屈;行的是不用操心油钱的配车,挂特殊的牌子,警察见了忙不迭敬礼,目光中除了周到的礼节,还充满了追身的羡慕。而普通的拥有不过是一日三餐,上班时无论寒暑,都要骑车,或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浑身颤抖地站立,住的是旧式的砖混楼房,几十平方米的面积,穿假冒的名牌,抽5元一包的香烟,普通就是失败,意味着落魄,生命充满了简陋、艰窘、贫病、寒伧和伤感。
再看看美女们趋之若鹜的动向,就更加见出了成功和普通的分野,显出了成功者的受欢迎追崇的程度,他们是那么的优越、遵规,万千荣宠而人见人爱,连那些明知的坏人,都坏得那么可爱。普通人不禁犯晕了。为什么社会会是这样,财富、幸福、快乐从不上好人的门,它们往往有些嫌贫爱富,喜欢造作而庸俗的心灵,像那些多情袅袅的美人儿们,总是对坏男人投怀送抱,向不怀好意的人暗送秋波,抛递媚眼,宁愿清水芙蓉一夜间化作残枝败柳,也要、在所不惜,而对心地善良的深情者却抬高了下颚,视而不见。从古到今都是这样,西方东方莫不如是。所以就出现了许多虚荣者、投机者、钻营者和摧花狂魔,始乱终弃……对此,善良人怜惜不已,好人唉声叹气,佞人和坏人却尽情享用,乐不可支,生活的景象常常都是如此,中间则是大批看热闹的人,说是非、喝倒彩和盲目鼓掌的人。
成功者都是怎样成功的?这个问题令人期待。一般都有一部奋斗史、发迹史,以前都是不折不扣的穷人,或者不名一文的学子或工人或农民,然后投身此海彼海,百般艰苦的掘到第一桶金,第一笔财富,或登上最重要的一级台阶。完成原始积累,接着滚起雪球,建立在各个方面的的信誉,交际处盘根错节的关系,先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到几千万,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蛋蛋再生鸡,如此循环往复,再回来时已不在一个高点上,而是登上层楼,攀到了顶峰,终于可以站在摩天大厦的顶层,张开双臂,向世界大声地宣布:我成功了!结论是:在成功者面前,遍地都是机会,都是金灿灿的财富。可是,为什么成功的却总是极少数,大家使出了同样的力气,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富者越来越富,好像金钱、财富都长着眼睛,也有凑热闹的毛病。普通人也渴望成功,参与所有可能成功的领域,勤奋有加,废寝忘食,兢兢业业,拼上了性命,学习钻研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尽管几乎是如法炮制,成功的却仍是别人,失败的还是自己,然后被告知,操作的不对,时机也不对,技术和智慧都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被斥为连做富人的运气都没有,都是宿命的幽灵作怪,命中注定的事情,除了认命,没有其他办法。穷,就是穷人的劫数,就仿佛富是富人的瞎碰一样,糊里糊涂的就一夜暴富,像中了彩票,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这就像官场的情形一样,仕途上熙熙攘攘,人才济济,基础条件大都差不多,那里需要一个懂经济的,或者管文化的,或者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提名一大把,个个英姿勃发,人人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兴师动众的考察,却提出唯一一个必备的条件,初始学历必须是国民教育本科(有时则是必须在40岁以下,女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却故意窃窃私议说:初始学历一般都是小学啊!资格设定匪夷所思,捡便宜的人也就匪夷所思,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家在一起经过十几年夙兴夜寐的煎熬和等待,有人终于澳出头了,成功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济济一堂的伸脖子期待,终于有一个人从波浪翻卷的深海中浮出了水面,跃入了龙门。真的,发掘成功人士的成功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无数的荒诞,无数的不定式,无数的机缘巧合,才能成就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故事。这样的选用机制,极易被有心人所操纵,他无论是采用优选法,还是排除法,或者其他所谓的先进、聪明方法,都能通过如此这般的条件设定唯一性,精心的事先布置和运作,把他希望和看准的人,从筷子如林的人群中准确无误的遴选出来,而且所有程序都合乎规定,无可挑剔,唯一叫人感到惊奇的,就是他最后选定的人,既不懂经济,也不爱文化,更没有在基层呆过一天,甚至根本没有在正规大学上过一次课,而且这个人一贯品行不端,做事急功近利,做人卑劣无稽,唯一的长处就是官瘾十足,最大的能量则是和上层走得很勤很近,吃喝嫖赌的哥们和狐朋狗友一吆喝一大群,山呼海啸般滚滚而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