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春晚

以平常心看待春晚

独占资本杂文2025-09-10 21:21:27
春晚是道菜,一般人都这样做譬喻。可是因为条件好了,电视节目五彩纷呈,天天都能有“好菜”吃,好菜吃多了,口味便上来了,所以春晚这道菜不好做,众口难调,这是必然。正如有的食客就喜欢大吃猪头肉,名厨做出来的
春晚是道菜,一般人都这样做譬喻。
可是因为条件好了,电视节目五彩纷呈,天天都能有“好菜”吃,好菜吃多了,口味便上来了,所以春晚这道菜不好做,众口难调,这是必然。正如有的食客就喜欢大吃猪头肉,名厨做出来的海参鲍鱼,未必适口。西部的人喜欢吃辣子,东部的人就不会喜欢。北方人喜欢喝烈酒,南方的人就不会喜欢。所以,春晚这道大餐都在观望,都在吃,都在欣赏,也避免不了都在挑肥拣瘦。
你也说春晚,我也说春晚,关注度的本身就是春晚的高度。
春晚是年夜里的全民联欢,是年夜里的最好的下酒菜,任何人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大吃大嚼,当然,任何人也可以对每一个菜品说咸道淡,都没事,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姑且乐呵就是了。
做为一般观众,乐呵乐呵当是我们看春晚的目的。
不可以仰视春晚,非得让人家做成满汉全席,再说,满汉全席同样未便就是一片叫好声。不可以非得让春晚做成精品中的精品,让每一个演员都应该是被精挑细选,让每一个名角都拿出名作。这都远离了春晚“联欢”这一主题,远离了开心、快乐、轻松、参与等等这些主题词。
不可以俯视春晚,声明自己绝对不看春晚,主张应该停办春晚,没必要,人生难得一乐,人生难得放松一下,你可以尽情品着香茶,嗑着瓜子,一边和家人享着天伦,一边顺便瞅一眼荧屏,今夕何夕,共此良辰,开心为高,开心最好,开心就好。
还是要平视春晚,正如我们需要平视一些名人一样,名人是啥,名人是人,是人就有人的优缺点。春晚是啥,春晚就是春晚,就是一个晚会,就是一个联欢,联欢的目的在啥,当然在一个“欢”字。择其乐者而乐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舍之。人生本来就是充满着取舍的,对人对事如此,对待春晚的节目更是如此。
有了这样的平视心态,再看春晚,就会心平气和,就会只有开心和舒心。当然,并不是说就不可以提意见提建议挑毛病了,提者自提,被提者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民主,这就是公民的权利。提意见的和被提意见的,不要动不动就怒了火了,不好,以静若秋水般的心态观照,淡定心态。谩骂不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举动,只会暴露自己的粗陋和不足。
其实,近年来春晚的名利场效应、泛娱乐化倾向,主要责任还不是在于我们这些观众的助推?好像“成功不成功,只有春晚来证明”,好像哪怕以前多么名不见经传,只要一上春晚就会大红大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这样认为了,春晚显然就会就被人为地越炒越热,越推越高。于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班子、哪一种艺术形式、哪一种产品,谁不想上春晚让自己一夜间又红又紫起来?于是乎,春晚就成了名利场了。
于是,办春晚的惟恐疏漏,小心谨慎,再三审查,反复修改,提前造势,神秘兮兮,又故意不时透露点消息,要顾及各种艺术形式,顾及各种观众,顾及不同地域,顾及各个民族,面面俱到,多追求“周全”之美,而独独少了立足“联欢”的素朴之美。
于是,那些明星们、准明星们、准准明星们,千方百计上春晚,以上春晚为荣,以不能上春晚为耻,渴望在这里一夜走红,然后以此为成功标志,大大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出场费,而一些导演、一些演出活动的举办方也确实甘愿推波助澜,确实甘愿大大大大地付给他们出场费。这样,又反作用继续提升了春晚的热效应。
于是,有些厂家的产品的广告们譬如果汁、酒水、网站之类打着擦边球冲刺春晚。惠而不费,或者惠而少费,就让举国或者世界知道了这一产品,春晚毕竟是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节目。这可比脸红脖子粗地比拼电视台的广告标王更理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于是,为了博取噱头,有些节目忽视了文化元素,忽略了教育意义,盲目跟风譬如网络术语,置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时代责任于不顾,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艺术手段全面观照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面貌,插科打诨,趣味低下,浅薄到为了娱乐而娱乐,博取观众粗浅、粗鄙、粗陋、单薄的一笑,泛娱乐化倾向明显,教育意义缺损,社会责任、时代责任、传统文化元素缺损。因而缺乏了震撼力,缺乏了时代精品,节目过后,脑子里留不下任何记忆。充其量硬领风骚三五年,事过境迁,便“尔曹身与名俱灭”了。
如果不改变大众对待春晚的这种心态,这些从主办方到演员到节目的错误倾向就不会改变,这是必然。所以,要以平常心看待春晚,既不要人为地把春晚抬高到风口浪尖上,使之高高在上同时又高处不胜寒,也不要随意地看低春晚,横挑眉毛竖瞪眼,百般诋毁,千般挑刺。让春晚回归到它的“大众联欢”的本位,这道菜,无论哪个大厨做,无论做了些啥,挑选出自己喜欢吃的,吃个痛快就是了。除夕夜的这道菜,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的菜都一样,不就是道菜嘛。
多份平常心,好好看春晚,姑且乐呵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