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走进“被忽略的”心灵

让爱走进“被忽略的”心灵

罪状杂文2025-04-03 09:16:52
这学期,我接任三(2)班语文教学工作。开学第一天,为了熟悉学生,我让他们依次上讲台去做自我介绍。轮到其中一个学生时,他不肯上讲台,同学们多次提醒他:“廖文彬,该你了!”他这才弯曲着双腿,一半是走一半是
这学期,我接任三(2)班语文教学工作。开学第一天,为了熟悉学生,我让他们依次上讲台去做自我介绍。轮到其中一个学生时,他不肯上讲台,同学们多次提醒他:“廖文彬,该你了!”他这才弯曲着双腿,一半是走一半是跳的到了讲台上,一条腿一直弯曲着,佝偻着身子,眼睛一直望着地面,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手足无措和无地自容。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我感到费解:无论同学们怎么催促他,无论我怎么鼓励和引导他,他死活不开口说话,眼睛一直看讲台的地面,不和任何人交流。下课后,我立即向他的上任语文教师了解他的情况:写字特别慢,从不做语文作业,上期语文考了30分。不爱说话,从不跟同伴交往,从不参加班上的活动。他几乎被同学们忽略了。接下来两个星期的教学中,我始终没有听到他说一句话,没有见过他交一次作业。他会是书上所说的“自卑症儿童”吗?我赶紧上网查了资料,发现他在社会交往和与人沟通方面,确实有一些与自卑症儿童相吻合的症状。但在行为方面,他没有自卑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的表现,我窃喜,他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还没有严重到自闭的程度;我确定,他是被同伴、被社会所忽略,而我,一定不会忽略他。当下对他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他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远比他能考出一个高的分数更重要。
通过多次家访和走访附近邻居,我了解到了廖文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情况。他的父母都是没有文化、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曾有过一个哥哥,四岁时在放学的路上因车祸死亡。哥哥死后两个月,没有文化的父母还没有来得及从在痛失爱子的悲痛中走出来,便又迫不及待的孕育了他的生命。和他母亲交流后,我分析了造成廖文彬这样的心理现状的几个原因:
第一、母亲孕育他时低落的情绪、沉痛的心情,对孩子的情绪和健康都是有影响的。
第二、因为第一个孩子的意外事故,让他的父母内心非常内疚和自责。于是,他们把这份内疚和自责转化成一份沉重的“爱”塞给了廖文彬。孩子幼年时,把他紧紧的留在身边,从不离开他们的视线,致使孩子缺少了跟外界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再加上父母本身性格内向,平时说话、交流不多,孩子成长过程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是少之又少,渐渐的,便没有了表达的欲望。其实,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焦虑和孤独的。因为“爱”孩子,生活中,他们几乎什么事情都包办,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脱离了语言环境,渐渐的,孩子不喜欢表达,更不擅长表达。
第三、到了童年时期,父母发现了廖文彬在语言和社交上的一些异常,还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经常犯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错误,对孩子寄托了太多希望的父母则有些“恨铁不成钢”。不知所措的父亲更是错误的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母亲溺爱,父亲暴力,让这个内心原本孤独的孩子,一时间无所适从。这个世界的声音,这个世界的快乐,就这样离他越来越远。面对习惯举起拳头的父亲,弱小的他无奈地选择了“软抵抗”:只是犟着脖子,毫无表情的望着眼前这个“强大”的男人,不会抗争,不会有任何语言表达。
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可怜的孩子,我仿佛又感受到了幼年时因为父亲的牢狱之灾而饱受别人欺负和忽略的我,那份刻骨铭心的孤独和无助。瞬间,一个坚定的信念从心底产生:我一定要“拯救”你,孩子。可是,拿什么“拯救”你呢,孩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从爱开始!我要用爱走进你被忽略的心灵!
一、传递爱心,拉近距离
从同学那里得知,廖文彬因为写字特别慢,在规定时间里总是完不成语文老师的任务而被老师罚过,由此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我得想办法让他喜欢上我,喜欢上语文。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的正中间,一个最不容易被忽略的位置。
组长向我汇报总是廖文彬没有交作业。我告诉组长,以后廖文彬的作业就由我亲自来收。下课后,我把廖文彬叫到办公室,问他是因为不喜欢做语文作业还是因为做不完才不做的?他不回答我。我告诉他:“语文作业,别的同学一个字写一排,你只需要一字写一遍。听写,每次只需要写对4个字词就可以得100分。”开学第一天,我就让每个同学买一个笔记本,专门积累每课的好词佳句。班里的同学都买了,就他没有买。看着别的同学用新本子抄写着好词佳句,从他的羡慕的眼神中,我找到了爱他的切入点。于是,我告诉他,只要他每天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我就送给他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趁热打铁,按照孩子们的“规定”,郑重地跟他拉了勾,“盖了章”,还特别跟他强调说:“男子汉,说话一定要算话哈!”下午,我特意去商店为他选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并在第一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廖文彬,你是最棒的!拿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他仍然没有说话,但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涌动着的快乐和感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确实如约交作业了,尽管写得不是很好,我总是在他的作业本写上一个红红的、大大的“优”字。
每到下课时间,只要看到他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我就会拿上作业本,坐在讲桌前批改,不时的用关切的眼光看看他,望着他笑笑,有意无意的找他“摆龙门阵”。刚开始,他从不回应我的目光,也从不回答我的问题。有一天,我问他:“你喜不喜欢曾老师?”他闭口不言。我微笑着告诉他,如果“喜欢”,就请点点头,如果“不喜欢”,就请“摇摇头”。经过我的多次“请求”,他终于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怯生生地望着我,冲我点了点头。我的心里一阵窃喜,开学两个周了,这是他第一次给我的正面回应,虽然还没能听到他说话得声音,但从他回应我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希望。
二、自我暴露,与之共情
童年的我,曾有过与廖文彬相似的心迹。为了尽快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教十七年,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暴露了我的童年生活,跟廖文彬讲了我的童年故事……
听着我的讲述,刚开始的他还是有些局促不安。慢慢地,他放松了“警惕”,身心逐渐放松,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尽管还是没能听到他说一句话,但是,我想,此时此刻,我和他的心灵是相通的,因为有人懂得他的心灵深处的那份孤独,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这份孤独。我想,此时此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