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那个柴火灶

最忆儿时那个柴火灶

伊州散文2025-12-07 19:36:50
儿时那个静卧在陈旧厨房一隅的有着高过屋顶大烟囱的柴火灶台,以及和她一起的袅袅炊烟,还有她那专利般地乡味十足的锅巴粥如串串珍珠,在我忆海丝丝缕缕的乡愁中不时闪着金光……记忆犹新。百余块土坯砖,和些石灰泥
儿时那个静卧在陈旧厨房一隅的有着高过屋顶大烟囱的柴火灶台,以及和她一起的袅袅炊烟,还有她那专利般地乡味十足的锅巴粥如串串珍珠,在我忆海丝丝缕缕的乡愁中不时闪着金光……
记忆犹新。百余块土坯砖,和些石灰泥,再加上一口大铁锅,几翻垒砌,花不了多少工夫就可以做成一个柴火灶。一个人做饭时,你必须要忙上忙下,即要注意锅里又要顾着灶里,锅里烧菜做饭,灶里加火添柴,屋顶炊烟袅袅,屋下忙得不可开交。但不要小看这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柴火灶,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那些年代,甚至包括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绝大多数百姓家庭一家老小几十年的饭菜都是靠着柴火灶做成的。由此看来,柴火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她陪伴着我们的先辈们,也陪伴着我们的童年。
儿时日子过得挺清贫,方圆几百里难觅到一台电视机,其它的像煤气灶等各种现代化家用设备就更不用说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经常是早出晚归,因此上山打柴火以及用柴火灶做饭,是我们农村娃的一门必修课。
我小时侯经常做一家人的饭。天晴还好,碰上下雨天就糟糕透顶。厨房屋顶四处漏雨,柴火极易被淋湿,灶里的柴经常是冒着浓烟不冒火,我得一边炒菜一边拿着一个竹筒做的吹气筒对着灶口吹气,那烟够呛,有时还把我的鼻子熏得像个小丑,忙到最后一桌饭菜还有烟熏味儿,锅巴粥也不例外,但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新旧两重天吖!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家庭有了自己的沼气池,同时天然气和电饭煲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做饭大部分不用柴火了,因为用沼气、天然气和电饭煲,做起饭来即快又好,而且卫生多了。不过,现在很难再吃到锅巴粥了,也许锅巴粥只是柴火灶的专利,那种略带烟熏味儿的锅巴粥和生她养她的柴火灶已渐成了儿时的回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