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在腾飞

罗田在腾飞

系绊散文2025-04-18 00:16:42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着独特的“树结果、蚕吐丝、蜂酿蜜”和“罗猪、罗米、罗苍术”等丰富的土特产品而引人青睐,驰名中外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先后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着独特的“树结果、蚕吐丝、蜂酿蜜”和“罗猪、罗米、罗苍术”等丰富的土特产品而引人青睐,驰名中外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先后走出了“天完”皇帝徐寿辉、明代“医圣”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方志学家王葆心、革命先烈李悌云、肖方等名人志士,更有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惊天动地的壮举,给这块神奇的土地抹上一片鲜红的颜色。
——这就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下的罗田。
1997年秋,有位北京来的国家级经济专家全面考察罗田县经济状况后,无不惋惜地说:“罗田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山河俊美,但由于缺少科技、对外开放不够,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别处富裕了,但罗田依然是一个资源大县,经济穷县。”
是呵!专家的忧虑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闭塞的罗田需要对外开放,落后的罗田需要科技,走出罗田看罗田,敞开山门求发展,依靠科技来致富,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新罗田,这己成为60万罗田人民共同的心声。
打造节会品牌,奏响科技强音。国家99科技下乡活动似一缕春风吹醒了沉睡多年的贫困山区罗田。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在罗田三里畈镇联合主办了“1999?科技下乡”活动。揭开了新一轮大别山区科技扶贫的序幕。
也许有人要问:“能否谈具体点,你们说一说这八届科技(板栗)节给罗田带来了什么?”我们会欣慰地告诉大家:
一、节会成为推介罗田的窗口,展示了罗田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继“1999?科技下乡”活动后,我县成功举办了八届科技(板栗)节。今年的9月上旬又将举办2007中国?罗田板栗科技节,这些科技“连续剧”的成功上演,伴随而来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在国内外极大的提高了罗田县和罗田名特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营造了声势。各级电视台、广播、报刊形成宣传合力,大力宣传科技(板栗)节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宣传了我县板栗产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宣传罗田板栗科技进步的新成绩、新成果,基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节会的社会氛围。1999年科技下乡活动首开罗田节会先河,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及湖北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200名记者同时来到罗田,多次集中宣传罗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在罗田现场直播130分钟的节目,这在罗田也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二是营造浓厚的节会气氛。县直各单位充分的利用节会带来的大好时机,在县城进出路口、主要街道和重点集镇悬挂宣传横幅、垂幅和彩旗,营造了节会喜庆的气氛;相关科技部门还通过举办图片改善和科普展示,宣传县域内各行业的科技工作业绩和成就。三是注重宣传了罗田特色。前八届科技(板栗)节重点宣传罗田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产业资源,通过节会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叫响叫亮了罗田名为全国“板栗之乡”、“蚕桑之乡”、“茯苓之乡”和“甜柿之乡”的美誉,努力提高我县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2003年举办的中国第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暨全国首届国际板栗食品交易会上,总结了前几届办节会的经验,把眼光放在罗田特色上做好文章,在节会内容上增加了板栗食品交易内容,把发展壮大板栗生产、建立大别山区板栗市场作为节会的重头戏:首先是推介了罗田板栗知名度。我县12个乡镇和县直单位摆出板栗展位50多个,推介优良板栗鲜果品种10个,产品20个,大力宣传我县板栗种植技术、生产规模、优良品种、深加工产品等资源优势,充分展示了罗田居全国板栗第一县的风采。来自美国的板栗专家罗德罗曼和贝蒂,对节会展出的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新鲜板栗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愿为我县板栗产业漂洋过海牵线搭桥。其次是通过节会拓展了板栗外销渠道。2003年罗田板栗在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在节会宣传影响和带动下,比上年多销售300多万公斤,直接为栗农增加了收入。第三是通过节会提升了板栗产业加工升值。来自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内外板栗专家参观了板栗示范园、加工企业,并表示愿与我县共研板栗深加工项目,提出了板栗加工增值的好建议。第四是通过节会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如九资河的茯苓和根雕艺术品、大崎的甜柿、河铺的竹木加工产品、匡河的大雁鸡和火鸡等等。
二、节会架起了致富的金桥,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县前八届科技(板栗)节的成功举办,在广大山区人民群众脑海里强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那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被成功地引进,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那一大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涉农企业的专家、企业家与我县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为我县科技攻关提供了技术“靠山”,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了交易平台;借科技节东风,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并实施了大别山科技致富工程,使我县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山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节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桥,为山区经济腾飞插上金色翅膀。
在此短短八年中,我县共成功引进名优新品种180余个,推广高产、高效种养加技术260项,造就了一大批科技致富示范户。节会前全县科技致富示范户才160户,到2006年末全县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科技致富示范户达到近3万户;节会前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6年人均纯收2668元。涌现出一大批突出的科技典型:大崎乡邱为民在’99科技节大集上引进河蟹养殖一跃成为“暴发户”;大崎乡贡家畈村雷学元,在科技节大集上引进“黑蜜二号”无籽西瓜,仅2005年100亩西瓜就获纯利15万元;七道河乡水产养殖户范如彬2000年从武汉农科院引进名贵鱼种,扩大养殖面积40亩,并在池塘边建猪圈,养猪100头,养鸭300只,搞起了综合开发,2001年获纯利50余万元,在他的辐射带动下,该乡还出现了20个名贵鱼养殖大户;平湖乡东冲畈村林亿文引进黑李种植技术,仅2001年获纯收入2万元;三里畈镇新铺猪场徐俊引进优质土鸡、肉鸭,今年养鸡120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