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云峰,又见面时是初冬
绵绵细雨下了一个多星期,还刮着瑟瑟的北风,这场雨把南方仅存的温暖气息尽扫而光,不留丁点残迹。是呀,从季节上来说,已过“小雪”十来天,寒冬已露端倪。我真担心早与嘉尔曼酝酿周末与大家一起去登碧云峰的活动会
绵绵细雨下了一个多星期,还刮着瑟瑟的北风,这场雨把南方仅存的温暖气息尽扫而光,不留丁点残迹。是呀,从季节上来说,已过“小雪”十来天,寒冬已露端倪。我真担心早与嘉尔曼酝酿周末与大家一起去登碧云峰的活动会成泡影,心中一直祈盼在活动日之前老天把要下的雨彻底倾泻,待我们出门远行时突然放晴。然而昨天风雨加大,没有稍作停歇的迹象,我几乎就要放弃这次计划了。
一大清早,我急急地穿好衣服,赶紧推开窗户向外张望,但见天空高而深远,虽然被云雾遮蔽的太阳还在努力攀爬中,然而无疑的是雨已疲惫。真是天公相助。没有风雨的晨,没有太多寒意,云隙中漏出的一丝阳光在眼前晃过,显示着初冬时节生命的未曾淡远、人们的心中还存留春夏秋的微微暖意。
当铁杆跑友曼几、晨光和我三人庆幸第一批达到预约集合点时,却见更有早行人燕子一身运动装束地在那儿转悠,几句寒暄的功夫,年轻的大兵、如月也准时来了,百合和百合花与我们正打招呼时,马路对面出现了手持双杖的赤脚佬在招手致意,几乎天天在跑区能见到的欧阳与老黄如约而至,电话中又传来了灿烂在前面等待、开心哥在下班后驱车追赶队伍的消息……好啦,到了出发的时间,浩浩荡荡的一群“疯子”大步流星开拔了,背起简单的行囊、承载满怀的期待、向着快乐的目标,朝碧云峰方向,开拔。
行走在初冬的季节里,心情好的没法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内心体会感同身受,正如行走在天地间的快乐不是用微弱的想象可以理解一样的。我们喜爱这种无拘无束、漫不经心的行走,或许这种行为毫无价值,但它因为对我们的身心、对我们的毅力具有无法替代的锻炼意义,让自己前进在最佳的状态中,所以我们坚持。
还是沿着早春走过的那条路线走的。那天的大雨冲刷着山里的一切,也洗涤着黎友们的心灵,碧云山的青山绿水、苍林翠竹见证了群主小高的天与雨林沐风的爱情,见证了风雨无阻、无畏艰辛的黎群精神,也见证了团结互助、共同进退的群友情谊。
今天,亲们又来到大山脚下,欣赏初冬,欣赏秋天残留的凄美,欣赏季节将要带来的冬日沧桑。
碧云峰山坡上的景色有了少许灰暗金黄,使人感到寒气还没有到来。那些干枯发涩的枫叶,已由淡黄变成深红,斑斓点点;茅草丛中的野菊花还顽强地表现它的金黄,彰显生命的成熟;山路两边还是绿草如茵,点缀在树木竹林中的不知名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绽放着;红的、淡黄的、粉红的、纯黑的果子依恋地挂在自己的主体上,色彩缤纷,艳丽无比,我甚至还是第一次看见有墨绿色的花果成串地顶托朝天。最吸引眼球的要数银杏了,树枝上挂满金灿灿的铜钱般大小的叶片,金艳夺目,这种古老的长寿树历尽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莫测的神秘。嘉尔曼用她娴熟的摄影技术,抓拍了多张银杏的俊俏雄奇、华贵典雅。
上山的羊肠窄道令人喘气,陡峭的小路上还有倒伏的竹木和荆棘挡道,在湿滑的土质陡坡上,每上行一步都得付出代价,幸亏在山下徐嗲嗲家吃饭之前的空隙时间里,晨光为大伙准备了人手一根的竹杖,这可起到了很大的支撑和稳定作用哩。可就在这般艰辛的征途中,唯见汗水和笑容挂在各自的脸上。请让我来个速画:走在最前面的赤脚佬和灿烂肩负着向导和开路先锋的双重任务;身敏腿长的曼几攀上爬下,留意几多镜头;脚跟磨破的百合坚毅顽强,勇往向上;戴眼镜的百合花身娇体捷,一马当先;长跑健将燕子收敛翅膀爬山仍如燕;欧阳总是发扬风格垫后;老黄嗓里打着滚的声音在呼前唤后;大兵唱起歌儿为大伙鼓劲;晨光幽默地调侃着他的老哥资江良民;资江良民在倾听着自己粗大的喘息声…
行至一处稍微平整的山脊有左右两条岔道,向左下山的路通往上次提供海吃的农家,我们想去看望那两位纯朴的老俩口。布满绿苔的下山石阶滑腻难行,那次小高正是在这条下山线路的涧边摔了一个经典式的跟头,酷似虔诚拜谒山神,已成为我群的典故。走在前面的我们几位正在说话间,只听后面接连两次扑通的声音,是厚实的臀肉砸在地面的脆响,接着大笑。我回头一看,乖乖,今天又有大兵和燕子重演经典,再次向大山献上了深情的一拜,有心或者无意,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反正是代表大家的诚然礼数,搏得所有旅伴开心一笑。
敞开的农舍里不见两位亲切的老人,也不见那条热情迎客的黄狗,有点失望。但不上锁的门,说明山民们从来未对我们这种不速之客设防。在山村看到和接触到的山民,他们缓慢的步伐,悠闲的神态,乐观的心态,热情的语言,都给我们很大教诲。他们纯朴又善良,自信而坚毅,对家乡的土地信仰、坚守。对外界的事物冷静地接受,却又有自己的评判,执着自己的人生。
还是计划中的登高望远吧,整理好行装后,我们沿老人家门前侧面的山溪边开始上山。
一路有溪流顺山而下,叮咚作响,山腰深处有一池清水被水泥筑成的坎围聚起来,靠上的石壁被人工凿平,凹刻着四个工整的大字“饮水思源”,并用醒目的红漆填写。我问同龄的百合:“我们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吃水不完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还记得吗?”是的,只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才读过这种课文,她也能清晰地忆起其内容,大致是讲红军在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带领乡亲们于瑞金城外的某个村庄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人们一直不忘毛主席和红军的恩情。那时年少的我,也多么想喝到这种恩情水呀,好象是一种荣耀,沾得伟人鸿福。大概这里也曾有过干涸的历史吧,有人筑坎把溪水集聚在小池中,方便取水。有字为证,知恩而善良百姓何尝忘记过为民谋福的人呢?
继续佝伏前行。林子里的落叶、枯枝,厚厚地铺了一地,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自然界的生命轮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甚至是生与死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眼前的山林,眼前行走在林子里的人,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正是城市中无法复制的这份别有的美丽,让我眷恋,让我沉醉。其实仅就爬山来说,我已是碧云峰的常客,从小到大,从春到秋,不计其数地用双脚丈量过它的峰峦,谁又能料想到,人至中年的这一天,我竟然会带着少年的记忆,放映着一幕幕流逝的儿时影像,怀着寻觅无边无际的悠长岁月穿越而过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时候的歌声留给我美好的回忆
下一篇:麦市古镇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