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学成为你的唯一

别让文学成为你的唯一

棳儒散文2025-03-28 01:09:25
我曾认识一位青年,他是个文学爱好者,他的名字叫成思。十余年前,在我们县郊区一个镇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都有举办农民诗文化节,家家户户贴上新门联,张灯节彩的很是热闹,许多人早早吃过晚饭就到镇
我曾认识一位青年,他是个文学爱好者,他的名字叫成思。
十余年前,在我们县郊区一个镇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都有举办农民诗文化节,家家户户贴上新门联,张灯节彩的很是热闹,许多人早早吃过晚饭就到镇文化站观看里面的赛诗活动,当地及省市的报纸都曾有报道过这一活动。活动结束后,由当地许多乡土诗人作品集成的诗集《小石堆》给我印象颇深,现在手头上还有两本。只是诗赛活动我却从未参加和观看过。
让我知道小镇有搞这么一项活动缘于邻近村的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叫成思,那两本《小石堆》诗集也是他转赠于给我的,因为里面也有他的诗作。
成思家住的村子跟我不同一个乡镇,我们平时很少来往,有关他的一些情况,我大多是听说的。听说成思高中毕业后在家并不安分于干农活,而是继续保持书生意气,想要写小说,搞文学创作,心中有远大抱负。自以为自己是个有知识的文化人,找女友条件要求较高,故年纪不小了还未物色上满意的对象。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村子里面的人有办喜事都会请他写对联。后来他因热衷于镇里举办的诗文化活动,小说就没再写了,专在诗上下工夫,每次赛诗活动他都有参加,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
他终于有两首诗被《闽北日报》副刊发表,他很是得意自豪,把刊登有他作品的报纸每每随身携带,不时拿出来炫耀一番。他不肯安分在田间耕作,常往镇上和县城跑,希望能寻求一分适应他省力又体面的工作,早日走上快捷致富的道路,可惜运气不好,没碰到。
有一年,我在闽南打工,成思给我来信说,他也携带包裹上省城找工作了,信中没提及工作找得怎么样,却大谈他在省城遇见了哪些他崇敬的诗人云云。而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居然听人家说他死了。有关他的死因我未向人深究,我只知道,他还年轻,他还未婚娶……
王光明在给《记忆的瓷瓶》一书序中写到“文学追求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追求”。我基本赞同。我的想法是,我们既为平民,最好还是把文学这东西当作兴趣爱好,就好比爱好打牌一样。既为农民,前提条件是要忙于生产劳动,先解决生活和生存的问题,如果时间充裕,再在兴趣方面因地制宜的下点工夫,付出适当的刻苦。如果能在文学道路上有所进展,再曲线进入文坛也未必不可;如果虽付出努力却收获甚微,那么就顺其自然,当作调节生活情调或打发时间好了。如果生存条件尚且艰难却执着致力于文学的钻研,致使生活更加艰难,或许有令人敬佩这股精神劲儿的一面,但恐怕也很容易落个人、文两空的结果。如果吴君地下有知,愿他来生先改善好自己的生活,再成就心爱的文学伟业。
今作此文,以示对友人的怀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