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
春节一过,不消几日就是元宵佳节了。中国人过年很长,前后近一个月时间,但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也就算过完了。元宵节很热闹,所谓闹元宵,图得就是热闹。赏月,观灯,吃汤圆,放鞭炮,正月十五的夜晚灯火辉煌,人
春节一过,不消几日就是元宵佳节了。中国人过年很长,前后近一个月时间,但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也就算过完了。元宵节很热闹,所谓闹元宵,图得就是热闹。赏月,观灯,吃汤圆,放鞭炮,正月十五的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过年的喜庆在这一日演绎最后的疯狂。元宵节,古称上元节,“元”是“开始”的意思,“宵”是指“夜晚”,元宵就是新年第一个有满月的夜晚。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有观灯的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上挂满了形状各异的彩灯,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赏灯,人潮汹涌,不亦乐乎。因为这一天无论老小,无论男女都可上街观灯,这就给年轻男女谈情说爱创造了一次机会。所以元宵节又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欧阳修在他的词《生查子·元夕》这样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很传神的描绘了宋时的年轻男女在元宵夜谈情说爱的场景。去年元宵,你侬我侬;今年元宵,人影全无,不由人不潸然泪下啊。这么好的日子,欧阳修非得写得泪滴滴的。我还是喜欢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同是写的元宵佳节,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人群里苦苦寻觅,猛然回头,却在灯火冷落的地方,看到了自己心爱的人。那感觉多喜庆,团圆真好。
元宵节观灯,在江南地区数南京夫子庙最为热闹了。南京夫子庙一带都是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再挂上手工扎成的各式各样的灯,精彩绝伦,煞是好看。那灯都是用竹篾条扎成轮廓,再在外面蒙上白绸,白绸上画上精美的图案。啥猴子灯,鲤鱼灯,双龙戏珠灯,今年是兔年,当然少不了兔子灯。秦淮河里还漂着荷花灯。那漂亮的灯还传承着文化,古典名著中的场景也在灯上一一体现。那三英战吕布,吕布持戟与刘关张三兄弟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那待月西厢,只见墙内莺莺在拜月,墙头骑着个张生,旁边题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那雪夜上梁山,豹子头林冲好不威风。夫子庙观灯名声在外,每到元宵节这天人山人海,这天着实让南京警方紧张一下,加派警力维持秩序,唯恐出现意外。还好这么多年来平安无事,桨声灯影里,让游人尽情欣赏了个别样的秦淮。
元宵节要吃汤圆,历来如此。汤圆其实就叫元宵,我家乡就说吃元宵。古时也称作吃元宵。是啥时改成吃汤圆的?据说是袁世凯的杰作。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权力,当了大总统,可他还不死心,还想当皇帝。于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83天的所谓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元宵,与“袁消”同音,袁世凯觉得不吉利,就把元宵改为汤圆了。元宵是用糯米做成的,江南人喜欢把桂花和在米粉里,搓成一个个小汤圆,煮好后,汤里放点糖,吃起来软糯可口,满嘴飘香。元宵节是一定要吃元宵的,哪怕你不爱吃,也得吃上几口。汤圆,汤圆,团团圆圆,大吉大利。小时候,我常跟母亲一起搓汤圆,现在大了,懒得动了,买上二斤现成的汤圆,回家煮着吃。
闹元宵,闹元宵,燃放鞭炮必不可少。爆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火药没发明之前,是没有鞭炮的,古人玩的是爆竹。啥是爆竹?很简单,就是焚烧竹子。焚烧竹子发出的声响与鞭炮无异。我是亲耳听过的。我少年时去天宁寺玩,在大雄宝殿前看见十几个小和尚在模仿十八罗汉姿态各异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我正看得带劲,突然冲天一响,把我吓了一跳,同时也把小和尚吓得动作变了形。原来不远处在焚烧纸羊纸马,那纸羊纸马都是用竹子扎成形状,再蒙上纸的。其实该叫竹羊竹马才对。所以才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临近午夜,那鞭炮声此起彼伏,满天烟火,颇为壮观。
“卖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一个铜板来三碗……”喜欢听徐小凤的这首《卖汤圆》,每每听起,我就盼望着元宵节的到来。我想着那彩灯,想着吃可口的元宵,还想着在那一天遇上个美貌女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