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天桥祖居
下了石阶,我们毫不犹豫地迈进四合院大门。不进大院一睹当地民情,就只能在山野里游逛,别无他处可玩。走进四合院,我们并不是唯一的陌生访客,也不会是最后一批陌生访客,相信以前和今后还有不少陌生的访客前往,这
下了石阶,我们毫不犹豫地迈进四合院大门。不进大院一睹当地民情,就只能在山野里游逛,别无他处可玩。走进四合院,我们并不是唯一的陌生访客,也不会是最后一批陌生访客,相信以前和今后还有不少陌生的访客前往,这样的猜想,在随后与女主人的谈话中得到证实。踏进台门,我们还不知道台门主人是谁,心里总是好奇,这里共同居住着许多户人家,这座古朴沧桑有上百年历史的四合院,一族人的亲和力如此惊人,他们一代一代将古建筑和优秀传统传承如此完好,这是一个惊奇,这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典范。
我领着两孩子进去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看到有一对中年夫妇在准备炒制茶叶,就直奔他们而去。
在靠板壁近走廊处的堂屋里,他俩用炒茶机炒茶(后来得知男主人叫陈天昌),他在动手炒制龙井茶,他爱人在身后观看,从陈大哥调节机器的生疏和陈大嫂在旁边的新奇表情来看,可能是购得茶机不久初次开机炒茶,至少也是今春的第一锅新茶。
遁山一带盛产茶叶,几乎家家户户会炒制龙井茶,而且在东瓦村建了一个茶叶市场,村民们产销茶叶极为便利,今天采制的茶叶,明天便可换回现钱,勤劳的村民因种茶制茶过上了小康生活。前些年,大多数村民还在用白炭作燃料的铁锅为制作工具,手工炒制。长久持续地俯身炒制,对手对眼对腰椎有极大的损害,而且成本较高。眼下,村民纷纷购起了自动炒茶机,用电能作热源,按钮一转,可以调节锅内的温度,锅与锅内转筒的间隙也可以调控,以便压制出扁薄型龙井茶。
我去年就听到过这种自动制茶机,但一直没有见识过,初次见到感觉挺新鲜的,两个孩子也第一次看到这种制茶机器,立在机器边瞅着锅内,神情极为专注。
我问大嫂,机器炒制龙井茶有手工龙井茶的条干一样扁薄么?她说比手工炒制的茶叶薄,条干还要好。
我又发现锅内的问题,有些叶子没被滚筒带出锅底,时间一久,可不是要被灼焦么?我就茶叶色泽问题问大嫂。她说机器炒的茶叶色泽有保证,很不错的,卖相好,价钱也贵些。她继而说,三个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生活不是很紧张,人也要轻松点,花二千余元买架机器,很合算。
看得出,他俩接受新事物更换新观念不会因为生活在偏僻小山村而有所迟滞,他们走在科技创业的先进行列里。
我退后一步,端起相机拍下他们制茶的生活场景。小孩在茶机边潜心观赏着眼前的新奇制茶方法。我又何尝不是从茶农身上学到了不少生活启示,在新事物新技术的不断更替中,要及时接受吸纳,不该因循守旧,止步不前。
大嫂见到相机液晶屏上的图像,她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她重新打量了陌生的仨访客。她问,你们是哪儿的。我说东瓦村,茶叶市场所在地的村子。她追问谁是你爸。我见她非得打破沙锅问到底,不便不答,我说人家惯称老梅的老人是我爸。她仍一脸惘然,欲问又止。我想出一个人,或许她会知道,我说就住在老支书陈波大伯家隔壁。这下她知道了,领会地笑了。我进而解释自己是老梅家小女婿,长年在外生活,不常来东瓦村,邻村自然也少来了。
她知道了我的来历,也解除了惯常面对陌生人的警觉。她把我这个乡里乡亲不当外人后,她像是洞察我们此行的期待似的,斜向里她指着倚着前廊柱晒太阳的老人对我说,你可以去拍拍这老人,他是陈天桥爷爷。
我顺着大嫂指点,才注意到坐在竹椅上倚柱静静地晒着午时阳光的老人。我们刚进大院时一定忽略了他的存在,亦或是他这会儿才从房间里出来沐浴阳光。老人头戴一顶深灰色呢绒帽,身穿黑色翻毛领上衣,下着藏青色布裤,脚穿一双保暖鞋,他双手拎着取暖用的铜踏,将铜踏放置双腿下取暖。他的背驼的厉害,白色的头屑或尘土在黑衣底子的映衬下分外明晰,他的头埋在毛衣领间,双目专注地盯着开阔的道地。侧面看去疏朗短小的白胡子与苍白的鬓发上下呼应,眼袋很沉,几许皱纹分布在额头、眼睑与下颌,从整个脸面来着非常光洁,很少有其他同辈老人脸上的沟壑褶皱,皮肤呈十分健康的古铜色。
我蹲下身在他右侧静候着,欲拍一张他侧身正脸的人像。我身后的大嫂和孩子弄出一些声响,老人转过头来,约是见到我手上黑乎乎的相机对准他,旋即扭回头去。大嫂大声地叫,小爷爷看过来,给你拍照啦。老人又转过头来,约是见我还蹲着,迅即扭回头,动作之快,让我来不及按动快门。我所蹲位置只拍得老人的侧面照片。同台门里对面的走廊上有一对外出采茶刚回家的夫妇,还未及放下茶叶篓子,他们说,到老人正面去拍照,正面照的效果好。身后的大嫂介绍,这个台门都是同太公下的一家人,陈天桥的爷爷是小爷爷,眼睛很亮,耳朵背了,对面招呼的也是亲兄弟,叫你去小爷爷正面拍照。我依言走下地势相对较低的水泥道地,到老人正面拍了一张照片;当他的注意力被他右侧的侄媳和小孩吸引过去,他转过头,咧嘴会心地笑着,口里露出一颗上门牙,已看不出还有其他牙齿存在,他的一双明目斜视侧后方。这是一个难得的画面,温馨而甜美,我赶紧将此摄入照相机里。
大嫂说,给小阿娘也照个像,她眼力不好,不让人照像,你去给她偷拍一张。
我扫视周围,不见有老奶奶。
大嫂说,就是转弯角上屋里堆木段的房间里,她与小爷爷同岁,都八十八岁,明年好做九十大寿了,她还一点不闲着。
在一间堆满木段、木板、纸板箱、农具和木柴的小房间中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一条窄缝里拾掇杂物,清扫垃圾,她躬着背,忙着手中的活。我按动快门,一次,不行,屋内太暗,画面动了,再次,还不行,仍是虚了,当时忘了开闪光灯,即使没忘记,以我自己的个性和偏好,还是喜欢用自然光,不想用生硬的闪光去改变原来的氛围。
老奶奶意识到我在为她拍照,直起身来笑,她将横跨在门槛上的竹制躺椅提起,轻松地将躺椅放归室内。她解释,刚才翻出躺椅给老头躺着晒太阳,他不要用,看到里面太乱,就整理整理。
正说话间,听得大嫂在叫唤,小阿娘,你的外甥女来看你了。
果然,两位中年妇女亲切地叫着阿姨,过来见我们正在拍照,她们要求她们的小阿姨停下来,让我拍一张她的正面照。
我从老奶奶微侧的角度,等老奶奶转过头,正对相机时,抓拍了一张画面。老奶奶笑得很舒心,很亲切。拍过照片,老奶奶自去招待客人,老爷爷依然晒着太
版权声明:本文由999sf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