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忆大军

七律·忆大军

秦稽古体诗歌2025-04-05 05:50:01
暮色苍茫看劲松,浩然正气贯长空。将军百战驱强虏,浴血沙场立懋功。退职从文挥墨迹,离休作画集梅丛。人生几度夕阳瘦,醉舞神州志更雄。注解:张大军(1924.12.00—2012.08.29),原名张铭,字
暮色苍茫看劲松,浩然正气贯长空。
将军百战驱强虏,浴血沙场立懋功。
退职从文挥墨迹,离休作画集梅丛。
人生几度夕阳瘦,醉舞神州志更雄。

注解:张大军(1924.12.00—2012.08.29),原名张铭,字春荣,寿阳潘沟村人。党员,1975年12月任中央军委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82年9月任总参谋部装甲兵部政委,1984年12月任总参谋部装甲兵部顾问。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画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荣誉会员。
民国十三(1924)年十二月,张大军出生在寿阳县平头镇潘沟村一户农民家庭。他在本村上学,一直读到相当于初中。在校期间受进步青年教师——刘丰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早参加了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民国二十八(1939)年十月,年仅15岁,他就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晋绥军区彭八旅独一团的战士,先后任连队通讯员、团宣传队宣传员、旅剧社演员。民国三十(1941)年九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一(1942)年六月,在旅教导大队高级文化队学习,后留教导大队部任文书。民国三十四(1945)年,调晋绥军区二旅36团任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等职。1950年5月任西北军区二兵团政治部编辑干事,8月调入中央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参与装甲兵组建工作,12月调任战车一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坦克兵指挥所宣传科副科长。1952年任战车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56年4月任坦克一师政治部副主任。1958年任装甲兵政治部《人民装甲兵》杂志社副总编。1965年12月任装甲兵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75年7月任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同年12月晋升为宣传部部长。1979年2月被任命为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1981年7月调任装甲兵学院政治委员。1982年9月任总参谋部装甲兵部政委。1984年12月任总参谋部装甲兵部顾问。1987年离职休养。
张大军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如一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忠诚党的事业。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从事部队文化宣传工作,经常深入一线,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能文能武、机智勇敢。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两次参加了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并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绥远、集宁、晋北、忻州、大同、汾孝、张家口及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大小战役、战斗100余次,负过伤、立过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上,在民族解放的烽火硝烟中,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残酷的战争锻炼与严峻考验。由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革命军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军同志一直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刻苦钻研马列主义及党的革命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文化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中,他的组织领导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出色地完成了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任务。
因他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特质和天赋,自幼又深受父亲张耀珍的熏陶,所以酷爱书法。从军后,在南征北战的历程中,他边战斗、边创作,墨迹留在了征途中的不少村寨,丰富的创作实践夯实了他书画艺术的坚实基础。离休时,他虽已年过花甲,但并没有停止学习,刻苦攻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并毕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早期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他的书画水平很快提高,创作风格逐渐形成。他把几十年革命生涯的感悟融入作品中,把革命军人的阳刚之美赋予作品——山水花草之间,用画作抒发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刊用和收藏,如:1999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中华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大型书画集》;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展》书画集;2001年全军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党在我心中”书画摄影集;2001年8月入选《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宝典》并获创作金奖。2002年3月18日,他的梅花作品专辑《张大军百梅书画集》出版。并荣获“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殊荣,还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聘为画家,影响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一些国家。他为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了贡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