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座祭坛

心中那座祭坛

滮稻散文2025-04-24 12:41:04
一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不引人注目,一如那时候的他。这座园子很适合他来,冥冥之中暗合了他的某种气质。是的,那是他的园子,更确切地说,那是可以栖息孤独与苦闷灵魂的圣坛。与其说它是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不引人注目,一如那时候的他。这座园子很适合他来,冥冥之中暗合了他的某种气质。是的,那是他的园子,更确切地说,那是可以栖息孤独与苦闷灵魂的圣坛。
与其说它是沉默的,不如说它是包容的。“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它没有怀疑的目光,没有好奇地询问,没有鄙夷没有议论,它给了心灵最温柔最妥帖的熨帖:那便是安宁。正因为如此,它才给了苦难中的灵魂纵横的磁场,使那一直低着的头抬起来于是他亦看到了它的沧桑百年:剥蚀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红,坍圮了的高墙散落了的玉砌雕栏,苍幽的老柏树,茂盛的野草荒藤。这时候的它真正地融进他生命里。一个落魄衰败不堪的园子,一个盛年残废的生命,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这是上帝的安排。
在这里无需逃避什么,他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了,想或者不想,也可以拷问灵魂深处的疼痛。
时光在他的目光中悠悠。他看到了荒芜的园子里的生机盎然: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久而久之,他想到了生和死。于是变得坦然,平静,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和期盼。
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永恒亘古不变。园子的味道是熟悉又陌生的。他开始回归人间,开始复苏那些曾经忽略许久的人性。

他想到了他人。先是母亲。母亲心疼儿子又理解儿子,她承受了比儿子更多的苦。母亲习惯了看着儿子离去万千纠结缠绕于胸,以致于有一次他无意中撞见了母亲送他离去后仍站在原地,还保持着送他走的姿势。这一细节成为母亲去世后他不敢触及的痛点。母亲在世的时候他不曾为她想想,想到的只是自己何其不幸。其实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父母给予我们的,我们何曾有更多的补偿与回报?我们总是有种种身不由己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其实这又是多么的自私和不懂事啊!作家深深的自责与心痛让人揪心:“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对他来说这么大的荣耀和快乐需要有人分享,而那个最应该分享这一切的人却不在了。母亲不在了。他反复默念着这一句话。母亲只是一味地替他承受苦痛,她来不及感受半点快乐就走了。她的精气神已经让苦痛折磨殆尽!啊,这就是母亲。全天下的母亲。爱无处不在,母爱的伟大让他痛彻心扉!然而已无可补救。深沉的母爱唤醒了沉睡在他心中的雄狮,他猛然般觉醒了。他开始了截瘫后真正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有思考的生活。
我们总渴望自己能像云般潇洒自在,来去无牵挂。殊不知父母就像天空,用爱给我们劈开宽广的世界。他们的目光追随着我们,他们的牵挂始终伴随着我们,他们永无宁日。只是身为儿女的我们何曾想过?我们只是无尽地享用,不成想他们会有离开,不成想当我们有能力回报时已是没有机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儿女们啊,好好陪父母吧,在你们还来得及的时候!因为爱不留悔。

他的思想开始浮游世界生物。他对四季的联想比喻新奇而生动,参透万物,大彻大悟。他开始感恩世界,感恩命运。他重新站立了起来!

这个园子和他有关,和一些人有关。
他想到了常来这座园子的和他一样风雨不误的一对夫妻,他们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时光在他们身上单调而重复地走过,由中年到老年。生活就这样简单地日复一日。
其次是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憧憬着生活,追求着梦想。他每天整理好歌喉迎接旭日东升。生活在他眼里铺展开一幅画面,前面是金光大道,只需迈开步子大步流星朝前走去!
还有一些常到这园子里来的人:独一无二的饮酒老人,奇特的捕鸟汉子,早晚穿越园子的素朴优雅的女工程师,命运不济的他的长跑家朋友。
后来他们都不到园子里来了。只有他和那对老夫老妻依旧。
生活啊,就是这样地变幻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生活着,生活又以不同的模式在他们身上体现着。这就是生活,或幸福,或平淡,或如意,或坎坷。总之,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你都必须要生活。

当然尤其不能不提的是一个漂亮又弱智的少女。她也和哥哥常常到这个园子里来玩。若不是目睹了那个令人心碎的礼拜天的上午发生的事情让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少女是一个弱智。他不会记起他们。是弱智少女唤起了他更深层地思考。幸与不幸很难自圆其说。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存在自有公道。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做好自己才是最好!古往今来,意志坚强的人没有人会被残酷的命运打倒!

就像某个哲人一样,他开始了最简单也是最本质的人生思考:“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思来想去定论只有一个: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如同智慧与丑陋并存,完美与残缺兼具,幸与不幸同在。给你的不幸命运女神会以另一种方式加以补偿。这让我想起了现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用仅能动的三根手指揭开了黑洞的命题,完成了《时间简史》。

人都是要走到生命的终点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欲望。生与死就这样轮回。平静地面对生死,无论是怎样的命运,到最后莫不都是弘一法师所概括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是的,从容、淡然地走过我们的日子,即便是风雨,来过也无悔。
读完这篇文章,我放眼窗外。晴朗高远的天空,始终如一地停留在那里。万物永恒,是的,一如我们心中那个神圣的祭坛!
标签
相关文章